《苦难辉煌》读后感1000字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8-05 11:27:19 我要投稿!
“不能深刻感悟过去,怎样能获得腾飞的翅膀?”,翻开《苦难辉煌》一书,映入眼帘的就是作者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感言。读罢全书,中国革命史仿佛一副立体画卷浮现在我眼前,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下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历尽艰难,才使得一个深重苦难中的国家如凤凰涅槃般重获新生、重现辉煌。
《苦难辉煌》,全书共分16章,以独特的视角、大量的史实、生动的笔触、深刻的洞见,讲述了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低谷时期的离乱、痛苦、屈辱、觉醒、奋起、探索、牺牲、重生的宏阔历史画卷。
一直以来,我脑海中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百万大军渡长江的气吞如虎、是冲入南京总统府的横扫落叶、是开国大典的翻天覆地,似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奋斗的成果来得势如破竹、水到渠成。读了《苦难辉煌》这本书后,让我了解到这一切的背后还有这个政党在国家面临危亡,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都在蝇营苟且之时应运而生的艰难壮大,这支队伍在崇山峻岭中摸索徘徊、在雪山草地中艰难跋涉、在围追堵截中辗转腾挪的历练成长。
早期共产党人在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时挺身而出,一无资源、二无名望、三无影响、四无地位,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怪怨,他们凭着一腔热血,浴血奋斗。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之后只剩下一千人,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之后就剩一千人。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多少次险恶的战斗,只差一点我们就要同归于尽。好多次我们的司令部投入了混战的旋涡,不但在我们的前方是敌人,在我们的左右后方也发现了敌人,我们曾各亲自拔出手枪向敌人连放,拦阻溃乱的队伍向敌人反扑。子弹、炮弹、粘单,在我们前后左右纵横乱落,杀声震彻着山谷和原野,炮弹、炸弹的尘土时常在你我的身上,我们屡次从尘土中浓烟里滚了出来”。所以,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上胜利,而是从惨败走上胜利。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
在那个风雨飘摇、乌云密布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坚信这支弱小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期望?有多少人能坚信这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能有着今天这样光明的前途和未来?当年参加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会议开完便各奔东西: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已经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十三个人半数以上出问题了。有颓废沉沦、丧失希望、丢弃信仰的人,自然也有始终秉持信仰、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人,朱德总司令在广东三河坝,带领两千多人,在三河坝殿后三天三夜,在付出伤亡五六百人的代价后,完成任务。没想到主力军却全军覆没,本来是殿后的2000多人反而成了部队仅存的力量,当朱总司令带领大家回到井冈山的时候,这支队伍仅剩800人。而正是这些坚定信念的人,宛如一粒粒萤火,最终汇聚成漫天星光,汇聚成燎原之火,爆发出极大的、改天换地、摧枯拉朽的力量,在中华大地上烧光一切阴霾,让饱经苦难、四分五裂的古老中国重新站了起来,让一个贫穷落后的新兴国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是什么让这群人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曾丧失信仰、是什么让这群人宁可粉身碎骨都坚信未来的希望。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一段话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眼中有光明、心中有理想、脚下才有力量,对比自己,如今已是一名准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人生中第一次大考,可成绩却还是差强人意,出路在哪里?未来在哪里?我很迷茫。扪心自问,面对学习的短板,始终冲劲不足;碰到学科的难题,不能一钻到底;希望有个好未来的自己与现实中得过且过的自己总是在纠缠、对抗。阅读《苦难辉煌》这样一本有温度、会燃烧的书,百年前这群人用自己的行动让我的心灵受到激荡、思想翻起波浪、灵魂被惊扰、热血在燃烧,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信心与力量。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心无旁骛、惜时如金、孜孜不倦抓学习,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