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读后感1500字

读《三国演义》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萦绕在耳边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禁让我想起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这一浩浩荡荡、群雄割据、争霸天下的年代——三国时期。历史上无数文人骚客吟诗作赋,流传了太多有关三国时期优美的作品和华丽的诗篇,如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都成了千古名句,被后世广为流传。

身为安徽人的我们对三国史却有着别样的情愫,更有论者所言:“一部三国史,半部安徽史!”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晓三国史,了解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安徽;惊叹历史久远、人文璀璨的徽州;领略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八皖大地。

人尽皆知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出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先生之手。小时候我并不了解这本书,只看过相应的电视剧,知道“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的诸侯袁绍、“割须弃袍惊天地,当年温酒斩华雄”的武将关羽、“长板桥上有虎喝,昔日血战在当阳”的英豪赵云、“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军师诸葛孔明。只明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吴、蜀、魏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以及那些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著名战役,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合肥之战、汉中之战和荆州之战。而当我重温这本巨著时,查阅了大量史料,却发现这里蕴含太多有关故乡徽州的故事。自古以来,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所处之地较为靠中,沟通南北,又有长江和淮河两个天堑,因此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当时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曹操灭袁术夺淮南后,便向南进军与东吴在合肥发生了争夺战,爆发了有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三国时期,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也都是安徽人主导的,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安徽人才辈出,比如曹氏家族的曹操、曹丕、曹植等是安徽亳州人,夏侯家族的夏侯惇、夏侯渊、武将许褚、名医华佗都是曹操的老乡。东吴四大都督中,有三个来自安徽,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众人所知的江东二乔、蒋钦、周泰同样来自安徽。所以,当时天下三分,而安徽占有两分,还有许多三国时期耳熟能详的名人均来自安徽。可以说,重温三国亦可视为领略安徽的群英荟萃和安徽人的足智多谋,抑或是一部安徽人的“自传”。

而江淮大地的出彩不仅仅在古代红极一时,如今,常常与安徽挂钩的另一个代名词便是“奉献”。这又不得不让我想起2020年的夏天,时隔13年的安徽王家坝第16次开闸蓄洪,把自家大门打开,让洪水流进来。眼看着自己的家园将被洪水淹没,蓄洪区的两千余名居民连夜撤离,赶着牛羊大包小包被迫远离,身后却是他们不舍的家园。开闸的那一刻,农田房屋全部被淹,顷刻间绿野变汪洋,濛洼庄台变成湖中岛。每当淮河抗洪进入最危急的时刻,安徽牺牲自己的经济发展,做出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了“舍小家顾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奉献精神,她为上保河南下保江苏立下了汗马功劳,希望大家记住这个盘踞着“千里淮河第一闸”的地方——安徽王家坝。

再看看如今的霸都——安徽合肥,又被称之为“赌城”,是近2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没有之一。20年的时间,合肥经济体量翻了30倍,从之前的城市排行榜80名开外,挤进了前20,从以前的“大县城”一跃成为黑马城市、万亿城市、新一线城市。安徽人的秉性是谦逊远见、刚柔并济的,一路逆袭的合肥,50年前高瞻远瞩,即使在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勒紧粗腰带,倾尽全力引进中科大,这是合肥经济高速发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05年合肥引进一大批家电企业,合肥避开了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企业,选择了家电制造业,现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四大件生产城市。这一系列壮举成就了安徽如今雄厚的经济实力,彰显了大湖名城所孕育的英才谋略。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视野的开阔,重温《三国演义》总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读史以明鉴,知古以鉴今。不断品茗《三国演义》让我对三国时期的史事剖析地更加深邃准确。不禁感慨:身为一名安徽人,身为这一英才辈出、顾全大局、干劲十足的中华大省成员之一而倍感骄傲!“我们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要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教师评语:小作者通过读《三国演义》后谈出自己的认识,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要活在千年的历史中”。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