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黛玉的致死之因,我有一些不一样的见解。我认为主凶其实并不是凤姐和贾母,而是贵为皇妃的元春,宝玉的亲生母亲王夫人,以及不是很重要的赵姨娘。 

众所周知,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不仅体现在她赏赐东西的时,对宝钗,黛玉有区别,而且在更早之前曹先生并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一个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玉者,这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黛玉,从这里便可以推测出元春其实不喜欢黛玉,而元春的态度,小部分决定宝、黛两人的命运。 

但也不能完全认为过错全是元春一人所为,这便要讲到元春与宝玉的生母——王夫人。宝黛两人的婚事其实可以看做王夫人与贾母之间的婆媳之争,虽然表面上贾母和王夫人看似和睦,实则也在暗暗较劲,矛盾也是有的。贾母认为黛玉和宝钗都是不错的人选,但由于林黛玉是自己亲生女儿的女儿,所以更偏向自己的外孙女,而王夫人也因薛宝钗是自己的亲戚,而更加看好宝钗。但矛盾之处其实并不在这里,而是贾母想要定下自己的外孙女,但又不愿落了自己的面子,不想自己提出,而希望王夫人首先提出,自己一点头就好了。而王夫人则是想定下自己的外甥女,但知道老太太想定下黛玉,就不提宝钗。如果贾母首先提出黛玉,王夫人当然也就顺从,但既然贾母不提,那么王夫人也就不甘心由自己提出去顺从贾母的心意,由此可以看出贾母与王夫人其实并不是很和睦,而正是因为她们的面子将贾宝玉和林黛玉进一步推向悬崖边。 

这样双方谁都不愿先前提出意见,那么就留下了一个死结,但这时宝玉病情更加严重,那么这时就要有人解开这个死结——凤姐儿。凤姐儿审时度势,果断地选择了宝钗,从中可看出凤姐只是一个替罪羊,必竟那个死结是由王夫人和贾母结下的。 

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是特别回避他人,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从贾母、凤姐的话语中,早就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但所避忌的,是一位总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赵姨娘。赵姨娘处心积虑,不时便向贾政说宝玉的坏话,这是小说明说的。有证据十分显明写出宝、黛特别回避赵姨娘:第五十二回:“宝、黛正待谈心,‘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进来瞧黛玉’,黛玉忙的一阵周旋招待,‘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又如:第十九回:“黛玉见宝玉脸上有“纽扣”大的一点‘血渍’,便说:‘你又干这些事了!……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社讨好,吹到舅舅耳朵里,又大家不干净惹气’。”这就是明白指的便是赵姨娘。 

赵姨娘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朵进谗讲坏话。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这更是在给宝玉定下宝钗时,贾政并没有反对的原因之一。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元春决定了宝黛之间必定不会顺利,而贾母也因自己的面子使宝黛之间的婚事推向悬崖,而最后一个可以扭转局势的贾政,并没有拒绝,因为他的耳边有个推波助澜的赵姨娘。 

时隔一年再读《红楼梦》,更有体会封建制度的麻木,可恨,也为我自己能够生在这样的好时代而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