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900字

【第6篇】

前一段,在校讯通里看到有家长也有老师在读龙应台的书,心里就很想拜读一下。这次借书时碰巧看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借了来。

看到书名和封面上的一段话,我就认定这位妈妈是一位耐心的妈妈。这段话是这样写的: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因为我是第一次看龙应台的书,为了了解龙应台这位作家,我从网上查找一下这位作者的简历:龙应台,作家,1952年2月13日出生于台湾,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14年12月1日,龙应台发表辞职声明。

《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龙应台除了写作教书以外,还喜欢摄影。所以《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留下了妈妈、华飞和华安儿时的身影。

拿到这本书,我想慢慢地读,就拿起笔和本随手记录下了读书的痕迹。

3月3日借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看了16页。我的读书收获是这样写的:这位妈妈很细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及时给孩子讲所见所闻,增加孩子的知识面。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孩子小时候的事儿后来怎么能记起来呢?

这个疑问在后来的阅读中解决了。答案是在这本书最后华飞的文章里看到的。华飞说“我在她脚边上的地毯上画漫画,她就在书桌上写字(要到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她是在写‘文章’)。”可见,妈妈及时的记录对孩子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3月4日,从16读到了50页。这次的读书感觉是: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读起来不习惯,内容很散。后来才知道,龙应台的文章以散文著称,我对散文一窍不通,难怪会如此,笑自己愚钝。不过呢?通过读这本书,回味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很想挑战一下自己也写写散文。

3月5日,从50页读到了88页。慢慢的适应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这部分的内容重点描写了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儿,如:“男子汉大丈夫”、“读《水浒》的小孩”等。通过读这段内容,我知道了龙应台对孩子的教育很开放。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们讲《人体的奥秘》。而且不介意带着华安做产前检查。这让我很吃惊也很佩服。

“一只老鼠”这个故事,重点写了华安上学写作业的事儿。“老鼠”是华安在学校得的奖励,就像我们现在孩子在学校获得的小红花。龙应台是这样教育华安的:一个时候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要专心。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做的最好,但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一旦孩子不接受家长要求的时候,做家长的要给孩子留下空间。只有这样,孩子休息完以后才会做的更好。

后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有了改变,强调专时专用。在孩子写作业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可以休息。但前提是,休息完以后就要认真的写作业,不许磨蹭。

【第7篇】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5岁的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假期,读完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反复咀嚼这段卷首语,脑海中渐渐氤氲出一幅温暖的、令人向往的教育画面。作为教育者,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对于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晨起,当孩子哼着小调慢悠悠地洗漱,当孩子边吃饭边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时;上学路上,当他不走正路,而是沿着弯弯的小道儿或是流连于树下、花丛,或是干脆趴下找蚂蚁、抓柳絮、研究蜘蛛网时;课上,其他孩子专注的学习,而他却甩着胳膊说疼,或者咬着笔杆儿东张西望时;作为老师,你心念着教学任务,可孩子们仍然不能跟上节奏完美地回答问题、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时……只要他们没向我们设定的目标前行,我们,能像龙应台那样,以从容、欣赏的姿态面对这一切吗?应该说,很难。

许多道理,我们懂。然而,身处这急功近利的社会,作为面对学校和社会对教育、教师的种种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快、快、快……”不由自主的推着、拖着孩子们一路奔跑,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关于教育的思考渐渐脱离了孩子的需要,更多的去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平时总是抱怨他们不争气,不知道上进,不懂得用功,不会……总盯着缺点看,总攥着错误不放手,耐心一点点被磨灭,爱心渐渐变得冷漠。

爱孩子,是母亲的本能。但我们在潜意识里往往以爱的名义,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无形中,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总会和其他孩子比,你看谁都开始学琴了,谁的画参加比赛获奖了,谁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了,再回头看自己的孩子,总怕成为落伍的雁。于是,催促、督促孩子成了许多母亲的一门课程,于是和孩子生命成长的拔河就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时而焦躁,时而茫然,时而惊喜,时而愤怒!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们忘记了,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再看龙应台,宽容孩子将十五分钟的路走上一个多小时,会耐心陪伴孩子听蝉鸣、看蝈蝈、找鸟窝,会痴痴地和孩子一起看团团白云、蓝蓝天空,会饶有趣味地听孩子关于“性”的理解,会在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一切,那么从容,就像在春日温暖的阳光下缓缓地散步!看来,做母亲是一门学问,很深奥的学问!

孩子,你慢慢来!反复品读,我渐渐感觉到,她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心里,也平静下来。我开始接受孩子在餐桌上边吃边随意地问问题,开始放手让他和伙伴们一起疯玩儿而不在一旁看护,开始尊重他练琴的时间和节奏,看着做错的题试着不紧张、不发火,开始陪着他在上学路上,观察路边的景致,并对这个六岁孩子提出的的问题认真回答,比如:只有蜘蛛会结网吗?为什么隔着桥墩蜘蛛还能织网?柳树上为什么有柳絮?开着白色花的是什么树?一段时间后,突然惊喜地发现,早上孩子起床的节奏早已加快了,老师留的作业不用检查已完成了,弹琴时专注的时间加长了,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事情了……

再看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它自身的规律,犹如养花种树,需要播种、施肥、除草,需要土壤、水分、阳光,需要季节和等待,急不得,我们不能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所有的孩子,有些注定是迟开的花儿,那就耐心等待吧。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教育者,需要温柔的坚持!

突然想起近日看到的一则微信,调侃中不乏深思:“清明放假三天,第一天到小学祭奠,因为那里埋藏了我们的童年;第二天到初高中祭奠,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青春;第三天到大学祭奠,因为那里埋葬了我们的理想。”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在快节奏中一直错位?

读读龙应台的文字 ,我们会明白: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第8篇】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 

看到这样的文字,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是不是如我一般,心底的柔情和母爱如水般倾泻开来?

静静地,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时,已是深夜。闭上眼睛,斜倚在床头,悔恨像潮水一般向我涌来:1.快一点,你可以快一点吗?再这么慢我不管你了!2.你看人家XXX,多听话!《黄冈小状元》每一篇都做完了;3.你看,你在肉,可时间一直在走,“滴答滴答”,它不会等你的,你明白吗?4.在学校,一定不要给老师惹麻烦,听到了没有?5.……这些话,我好像一直都在说。

8岁的孩子,每天在学校上7个小时的课,回来后做作业、练钢琴,有时间还要做小状元,时不时地还要上辅导班。曾几何时,我对孩子说过:孩子,别着急,你慢慢来,妈妈等你!

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妈妈带着不到一岁的安安,天上的云、初春的柳絮、院子里站着的苹果树……无一不是母子俩的话题,妈妈的耐心让我汗颜!同样是孩子的妈妈,差别怎么这么大呢?不用说孩子小时候了,就说这段时间吧。

某天,孩子委屈地说:“妈妈,今天课前展示时,老师让我讲读书的感悟,我先讲这本书里写的故事,讲的时间太长了,等到我准备讲我的感想时,已经要上课了,老师很不耐烦地说:‘赶紧下来吧,别耽误大家上厕所的时间了!’妈妈,我可想讲了。你不知道,我走下去的时候,眼泪差一点掉下来!”孩子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发颤,还是想哭。我一听,立刻就说:“你一定讲得很啰嗦吧?老师是因为要上课了,你又一直讲不完,老师着急了。下次你讲得简练一点不就行了?男子汉,坚强点!”说句心里话,我当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可我却想也不想就选择了最强硬的方法,还用“男子汉,坚强点。”这句话,把孩子的委屈划分到不坚强的行列,把孩子向我敞开的心门关上了。

孩子小小的心受伤了,孩子需要妈妈抱抱他,需要妈妈的支持和肯定,需要妈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对他说:“学校课前时间有限,老师要掌控好才行。如果你还想讲,妈妈做观众,你给妈妈讲,好吗?”也可以说:“这次没讲好没事儿,下次课前展示,你先在家给妈妈讲讲,多练几次,争取几分钟可以流利地讲完,好吗?”可是,我做了什么呀?我是怎么做的呀?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的伤口上又撒了大大的一把盐!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

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

“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多么温情的一幕!羡煞人的一幕!恍惚中,我的孩子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也这样深深地看过我,也说过“你的眼中有我,我的眼中有你”的话。

经过这样的反省,曾经的“快点妈妈”会消失吗?可是,曾经的“100分妈妈”已经消失了,不是吗?我的单纯的、爱读书、爱学习、爱帮妈妈做饭、爱保护妈妈、有礼貌、什么时间都精神抖擞的优秀的儿子,你要原谅妈妈哦,因为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和你第一次当儿子一样。妈妈也要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互相提醒:慢慢来,慢慢来,我等你。好吗?

【第9篇】

很早就听闻龙应台有名的“人生三书”。呵呵用她本人的话说,这是她为人母的三次功课。它们分别是《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也许是没有时间,也许是还在沉浸在上一本书带给我的精神养分中…..好久没有翻书了。我有一个习惯,看到一本很好看的书之后,很长时间不会接触别的书,就害怕上一本书带给我的美好感受会被破坏。

国庆闲暇,趁婆婆带着孩子的空隙,跑到知和行书局去假装小资。哈哈这是Kevin Si 的说法。其实我还蛮赞同的。知和行书局是海南第一个24小时营业的书店。里边环境温和高雅,有优雅流淌的音乐,有进口的咖啡和冰淇淋,还有进口的矿泉水,还有很多当下流行的书籍…..最关键的,书店的老板娘也是一位小资的上海女人哦。这些元素是不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下你的小资情调啊?呵呵……

回到正题。《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很温情也充满了童真和乐趣。阅读期间,我好几次忍不住笑出声来。初为人母,想到我的孩子也开始有,将来成长过程中还会有更多安安这样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心里边是幸福的。里边的华安也就是后来的安德烈是个多么聪明机灵单纯美好的小宝宝啊。小安安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不停的发问,而妈妈就是这个全新世界的导游,负责解答他所有的疑问。有时候妈妈也回答不上安安各种奇怪的问题,但是妈妈在书里说,她还是会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个问题,应为她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文章有一节还记录了作者在二胎的时候,对安安带来的一些影响以及他们的处理办法。作者还以此为例谈了为什么家里老大和老二性格会大相径庭,原来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妈妈,你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行为方式对孩子的一生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我想努力,做一位好妈妈,和孩子共同成长。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她,更要在精神上给她能量。

【第10篇】

有时候庆幸有一种习惯叫阅读。阅读能让浮躁的心瞬间平静,让焦急的脚步变得缓慢。前一分钟我还在为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问题和孩子们较真,被孩子的歪理论气得暴跳如雷,感觉所有的道理,所有的耐心在他们面前是那么的苍白,那么无力。平静的心被一些琐事搅得乱七八糟,唯独只有阅读能平抚。随手拿起《孩子,你慢慢来》读起来。心想:这或许是碗鸡汤,这或许能给我指引方向。

龙应台老师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有的可以画出美丽的图案,有的却无论多么努力,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想。看到这个故事,我想起我那时带一年级的情景,那些小娃娃们有不会系鞋带的,有不会卷笔的,有不讲卫生邋遢的,有吵吵闹闹不守规矩的。扪心自问,面对班上的学生,我们是否也能有她这样的耐心和勇气,看到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抽屉乱七八糟,我们是否也能保持如此心境,不去计较速度?或许我们很难保证。有时候遇到孩子们的不可理喻,遇到孩子们的妥妥拉拉,洪荒之力压制不住,深呼吸再去看看,也看不到其可爱之处。如今的孩子都是铁打的兵,一个比一个猴精,现在的老师都是打铁的匠,一个比一个惆怅。如果我们面对班里孩子发生的一系列琐事,都能给予他们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暴躁;或许孩子们会成长的更快,我们的心境也会随之明亮许多,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得时刻提醒自己富有爱心,微笑待人,别人也会给予你微笑和惊喜。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