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900字

【第11篇】

前一段,在校讯通里看到有家长也有老师在读龙应台的书,心里就很想拜读一下。这次借书时碰巧看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借了来。

看到书名和封面上的一段话,我就认定这位妈妈是一位耐心的妈妈。这段话是这样写的: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因为我是第一次看龙应台的书,为了了解龙应台这位作家,我从网上查找一下这位作者的简历:龙应台,作家,1952年2月13日出生于台湾,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14年12月1日,龙应台发表辞职声明。

《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龙应台除了写作教书以外,还喜欢摄影。所以《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留下了妈妈、华飞和华安儿时的身影。

拿到这本书,我想慢慢地读,就拿起笔和本随手记录下了读书的痕迹。

3月3日借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看了16页。我的读书收获是这样写的:这位妈妈很细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及时给孩子讲所见所闻,增加孩子的知识面。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孩子小时候的事儿后来怎么能记起来呢?

这个疑问在后来的阅读中解决了。答案是在这本书最后华飞的文章里看到的。华飞说“我在她脚边上的地毯上画漫画,她就在书桌上写字(要到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她是在写‘文章’)。”可见,妈妈及时的记录对孩子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3月4日,从16读到了50页。这次的读书感觉是:作者的写作方法我读起来不习惯,内容很散。后来才知道,龙应台的文章以散文著称,我对散文一窍不通,难怪会如此,笑自己愚钝。不过呢?通过读这本书,回味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很想挑战一下自己也写写散文。

3月5日,从50页读到了88页。慢慢的适应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这部分的内容重点描写了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儿,如:“男子汉大丈夫”、“读《水浒》的小孩”等。通过读这段内容,我知道了龙应台对孩子的教育很开放。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们讲《人体的奥秘》。而且不介意带着华安做产前检查。这让我很吃惊也很佩服。

“一只老鼠”这个故事,重点写了华安上学写作业的事儿。“老鼠”是华安在学校得的奖励,就像我们现在孩子在学校获得的小红花。龙应台是这样教育华安的:一个时候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要专心。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做的最好,但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一旦孩子不接受家长要求的时候,做家长的要给孩子留下空间。只有这样,孩子休息完以后才会做的更好。

后来,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有了改变,强调专时专用。在孩子写作业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可以休息。但前提是,休息完以后就要认真的写作业,不许磨蹭。

3月8日,这次从88页一口气读到了138页,读完了。这一阶段内容写华安和华飞小时候趣事比较多。华安第一次自己放学,7岁半的安安是一路走一路玩儿,15分钟的路程用了1小时10分钟;安安小伙伴带安安到超市偷东西。安安虽然没偷,但他是个知情者。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安安和小伙伴都受到了家长的惩罚。

用4次读完了这本书,回味书中的内容,作为妈妈的龙应台对孩子的爱心和耐心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你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等待。孩子与孩子不同,妈妈的陪伴和记录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掩卷遐思:一个智慧的妈妈,就要像龙应台那样,有耐心等候,让孩子慢慢来……

【第12篇】

本书的这个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妈妈和爸爸来自不同的国家,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受到的是不同的教育。而德国其实对于妈妈来说,是“异国文化”。而华安却对这个本土文化了解得更好。

我想孩子们也是非常有幸的。既可以通过自己了解德国的文化,也可以通过妈妈的讲读了解中国的文化。然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妈妈从小带着他们阅读,读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到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从花木兰到三国演义,让孩子们开拓了眼界。了解了更多地文化。

我们现在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母亲与孩子这种阅读的时期,也是他们的亲子时间,非常温馨。是彼此相处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在给孩子们进行着亲子阅读。可以说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有过亲子阅读的家庭和没有是不同的,不仅仅是关系亲密,而且更容易服从,有事也喜欢跟妈妈交流。那么这种时刻孩子们都是一样的,他们喜欢依偎着妈妈读书,愿意听妈妈的声音,读书的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越长越好。

很多东西,思考思维都是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的。

想着萱萱笨拙地打蝴蝶结,每回我都静静地看着。我想总有一天她会打的很漂亮。看着她最开始写字,我和爸爸都静静地感受那个瞬间,我们愿意等她,即使很慢。看着她一遍遍地练习侧手翻时,我有点着急了,怎么这么慢还是学不会呢?我有些急了,但是老公说,你急什么。谁也不能一下子会。

我读着这本书的时候也在思考,我是不是让孩子慢慢来了?我是不是有时也会焦急?而适当的快快“放手”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吧!

【第13篇】


第一次接触龙应台的文章是她的《目送》,那时被这个文字细腻,感情真挚的女作家深深的吸引住。直到读了《孩子,你慢慢来》,那种不带修饰,近乎纯白的文体让我忽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爱,不带有任何条件的爱。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你会找到最满意的窍门。

这段话描述的是作者在花店买花时,耐心等待一个五岁的孩子自己动手为花束扎好蝴蝶结的美丽场景。孩子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也在慢慢成长,所有喜爱孩子、教育孩子的人,都应像龙应台那样学会从容,学会耐心等待,因为无数事例证明:教育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种慢的艺术,作为教师,要以静待花开的心态对学生的成长有足够的耐心并充满期待,期待着学生身上的一切不如意能不断改变,面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任何想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因为教育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教师要学会“慢”,这里所说的“慢”,并非指不积极、不作为,而是指按照教育规律、孩子成长的规律来对待教育、对待学生。

慢,需要平和。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教师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犯错是难免的,也是必然的,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我们做教师的应该认识到:错误是一种游离于“正确”边缘的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缓慢,错误更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慢”的教育艺术,充分利用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由错误走向正确,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慢,需要细致。孩子的心灵既美丽可爱,又十分脆弱。教师是在学生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不留神,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而这种心灵的伤痕将难以一下子修复,有时可能还会成为教师心中永久的遗憾。因此,教育需要细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教师要像对待尚未完成的艺术品那样,对成长中的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雕琢”,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慢,需要期待,需要从容。学生的成长犹如花儿开放,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花儿会在一夜之间绽放,但养花人首先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等待,学生会不断成长,但我们教师首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从容,任何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都需要执着地坚守、从容地等待和静静地期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做教师的,只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和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理想的教育之花才能绚丽绽放,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