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700字

是你的梦想压垮了我——读《无声告白》有感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十六岁少女莉迪亚忽然在普通的一天失踪,紧接着带出她父母的故事。

她的父亲詹姆斯是中国移民,从小成长与那方土地却处处遭受排挤。因为当时美国任残余着种族歧视的劣根,黄皮肤的华人在人群中总是显得突兀碍眼。她的母亲玛丽琳则是个漂亮自然又平凡的白人女孩。但是她骄傲并且抱有野心,她梦想成为一名女医生并且有着优异的文化课成绩。

一个是渴望融入人群庸碌一生的男老师,一个是梦想耀眼夺目抱有野心的女学生,偏偏是这样两个与众不同的人,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相遇时,于是爱情的烈火燎了整片心田。

当莉迪亚的尸体从湖水中捞出时,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在一瞬间陷落到崩溃的边缘。

是谁造成了这场痛心的灾难?

是她杀死了她自己,压垮她的是母亲失去理智不切实际的期待。她是父母最爱的孩子,同时也承载了父母最远大的期盼。他们将自己无力实现的事情强加在她的身上。父亲希望她融入人群,不为交际烦恼不被另眼相看,于是告诉她许多并不实际的交友指南;母亲则希望她优秀突出,希望她成为不可多得的天才神童,于是每天紧盯她的功课,学习多到学不完的知识,她十六岁了却不敢说不。

她以为自己扛得住,藏着自己,最后紧绷的一根弦最终崩毁,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黯淡了,一颗刚开始闪光的烁星陨灭了。

台湾电视剧《茉莉的最后一天》讲的也是这样一个故事,高学历高文凭林女士因为生了孩子放弃了出国深造,于是她把期望压在了女儿身上,女儿跳楼的时候从卧室走到阳台便毫无留念的翻身一跃离开世界。

电视剧中给了林女士一种读取记忆的机器,使得她了解了女儿去世前的心理活动。这个顽固不化的母亲甚至在了解女儿记忆后任察觉不到自己的错误。

谁都会犯错,高学历的人一样会犯低级的错误。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年轻时无法完成的梦想强压在下一辈身上,小到替孩子报了根本提不起兴趣的兴趣班,大到要求孩子填报所谓未来道路宽广的大学专业。

当然某些时候无法辨别事情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但这种指引并不应该是强制的,或许,应该问问他,愿意吗?

全书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印在了封面——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在世总要走完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一生,我们需要摆脱质疑的眼光。或许这个眼光来自父母,老师,长辈,甚至社会。无论他们于我们而言多么重要,他们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我们终究要成为自己,昂首阔步走在自己的路上。

或许在路的尽头,我们命不久矣的卧在雪白的病床回忆一生,它可以不闪闪发光,但它独一无二,是给你一次重来机会,也愿意不易偏毫走完的路。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