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600字
作者:李子文 时间:2021-03-19 10:54:35 我要投稿!
【第1篇】
百年之前,注明国学大师王国维著作《人间词话》,这是王国维接收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的评论。
书中论“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可谓是《人间词话》的核心。何为境界?“境”可以说是意境,“界”则是指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境界”合起来,当是指具有高度和深度的意境。故有“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王国维认为,又可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备极哀怜,人生无奈,有何过如此?思之所及,静之所在,有我方有此境,此即“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之所想,方有此境,一切在不经意间。对此欲何求,应当是无所求,亦无须求。此境无情绪无念想,以境为主,以我为此,乃“无我之境”。可谓,无我之境归于“人惟于静中得之”的优美,有我之境归于“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的宏壮。
王国维对于“真”是极为看重的。“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意有情,即是意境,而景情皆真切,方可谓境界。“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是这个道理。鲁迅先生在谈“白描”时也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这与王国维提倡的“语妙”、“意足”是一致的。再读“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等词句,虽所用字词浅近易懂,至今颂之依然满口留香。
“人生有三境界”正是王国维所作为“成大学问者”的切身感受,也是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切反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虑与痛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古往今来的大师无不经历过此阶段。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众里寻 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则是功夫到处,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已入门中的喜悦与释然。这种顿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顿头上的苹果,释迦牟尼眼前的那颗菩提树,一切的一切忽然都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完美的补偿 。
王国维,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品读《人间词话》,感受西方美学与中国文学结合的韵味,体会王国维文采魅力。
【第2篇】
诗词情韵 —读《人间词话》有感
凝固的月光,除了蚕鸣,唯有翻书页的脆响拨动沉静的空气,我握着本《人间词话》,不禁为书中的词藻意境着了迷。
一直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竟现在才知是王国维先生的句子。以前只当答题时写景色要提情感,看了书后,才有更深刻的理解。任何文字都是自身的一种表达,或隐或真,隐蔽也是另种真实的体现。
这一偶尔的发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便开始寻找自己喜爱的句子看了起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出自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一》,一开始它引起我的注意,其实是因为《甄嬛传》的插曲《菩萨蛮》出自这里。看了诗词的意象,鬓云,香腮,绣罗裙等一系列女子早妆的模样,只有眼前物并无脉络,可当我再往下看其二,其三时忽然就明了那句先生的点评“温飞卿之词,句秀也”。语言秀丽全是实打实的描写或是里面的感情太过隐晦,把情感压得死死的。我仿佛也懂了为何《甄嬛传》的插曲会是它,那里面女子晨起的描写像极了后宫的妃嫔,却又带有词中隐晦之感,那种宫闱下的闺怨,后宫中情感的压抑忧伤。以前听歌只是因为调子好听现在再听好像又能从中听见那些女子的叹息。虽是华美的词藻,却从中隐藏了太多的情感。
还有一句招我喜欢的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先生也是对这句情有独钟,评价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简单看句子就是一幅秋季残荷图,但王国维先生、林妹妹、屈原等都为之神伤,句里的悲悯也是极其敏感之人才能感受到的。整首诗都是残荷残梦残夜,但看到书中的点评与分析,也越发喜欢这一句诗了,词的魂魄真是文字与所读之人感情所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任何文字的背后都有一段隐晦或真实的故事又或是情感,单看诗词你可能觉得枯燥没意思但看下去,读懂书中的注解了解其中的情感,自然会慢慢发现诗词的魅力,每段诗词都有着自己的往事,读尽才子骚人的情愁,真正领会古典诗词的“美”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