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初中

人间词

——简谈诗词艺术的审美与《人间词话》

近日拜读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有所感悟,对诗词的几分灵韵,人间的几分冷暖,又有了别样的体会。

王国维是清末人,一生命运多舛,无论是从时代,还是从个人的角度,他对生活和学术都注定将有不平凡的见解。王国维词文俱佳,对于诗词的研究更是颇有看法,独具风格,跳出了古人的“文以载道”的思维。推翻了古人的思维,又重新以塑造了更现代的文学思维。如“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如果用现代的快节奏思维,这便是下下等的观点,既无事实,也无明确的理论支撑。但我们不难从更古老的时代找到证据。如苏轼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对比苏轼一生,“风雨”何解,“晴”何解,不言而喻。《人间词话》作为诸派诗词的集大成者,不用中国古代最常用的辩证性、联想性思维理解,便索然无味。只以这一人一词一例,足以证明王国维既将诗词的意境解释出来,又将自己的语言解释回诗词,这就是我所谓的古文思维,更是王国维笔下的“境界”。

提起“境界”,就不得不说起《人间词话》和“境界”本意。《人间词话》围绕诗词展开,内容呈点状发散开来,但形散神聚,始终围绕“境界”和“词话”铺陈。那么,“境界”重要吗?以至于王国维先生在开篇便强调“境界”二字。先看看他自己如何说明。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如何翻译,看官自知,那如何鉴赏呢?“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强调了“自”字。字,自然之意。有了境界,自然就有了名句,这夸张了吗?试举一例: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有对事实的客观描写,更多的是对心中感情的流露与升华。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何为意境,即是感悟,又是自然的真情流露,一字精炼,一语骇俗,心中有天地变化,也有芳草荣枯,便是境界。

说完境界,那就更要谈谈王国维的另一名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读了译文,我结合了其他唐诗宋词,姑且说一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其中是否有几分哲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王国维如此写到。可见所谓“有我之境”,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了心中情感。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所谓“无我之境”,心有所思,不加言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似这般理解,也不难理解原文的用意了。总览全文,全书时时强调情,景相互配合,相互提升,以成境界。

其实无需太多思考,诗也好,词也好,或是豪放洒脱,不羁狂放,或是婉约清丽,皎皎动人;或是一生酸苦,无人晓得,或是一生快意,恩仇两消;或是我命由我,踏破尘烟,或是低眉屈腰,随波逐流。其实,写出真我,便最好。

那一夜,苏东坡把酒问天,李太白举杯邀月。

那一雨,陆放翁僵卧孤村,李清照浓睡不消。

那一醉,辛稼轩挑灯看剑,韦应物沽酒慰风尘。

那一人,远去,不在流连……

恍惚梦里,将自我流放了数年,诗,词,酒,剑,人间一抹斜阳,印照在《人间词话》上。初来,皆是少年,归去,早已成为了人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