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700字
作者:张子怡 时间:2021-04-03 16:47:18 我要投稿!
【第1篇】
轻胜马,任平生 ——读《苏东坡传》有感
今年的暑假有幸得到一本《苏东坡传》,是关于中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人物传记。东坡,是他的号,苏轼称自己为东坡居士。苏东坡此人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一直是一位失意不得志的被贬谪在外的诗人,与其他同样仕途坎坷的古代文人们貌似并无不同。但读完这本《苏东坡传》,我心中关于苏东坡的形象变得立体、丰富、生动,也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树立起崇高的敬意。
《苏东坡传》的作者是林语堂,一位以英文写作名扬海外的中国作家,中国文坛的一位大师。他的作品清淡隽永,亦庄亦谐,读来自然流畅,闲适超脱。人们常说读书就是在和作者进行无声的交谈。那么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书,便可感到先生那性灵超远,幽默诙谐的风采,与这样的人谈心是多么自在满足的一件事啊。有人称林语堂先生是“幽默大师”,而在他笔下的苏东坡则算得上是“幽默宗师”了。在《苏东坡传》一书中,他这样评价苏东坡:“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我曾背过这样一首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时只当它是一篇课业任务,其中深意未曾细细揣摩。但在读这本书时,我脑海突然闪过这句词,似乎与当时的苏轼产生了共情。当时的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与友人外出游玩之际,风雨忽至,一行人十分狼狈。苏东坡却泰然处之,毫不在意,吟咏自若,缓步轻行。如此潇洒,旷达豪放。
被贬黄州期间,苏东坡寄情山水,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名作。同时他还带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片坡地,在公务之余便在田间劳作。这也是“东坡居士”别号的由来。苏东坡一生虽被贬到各地,但却总能在那么些苦中寻得一些乐事,比如吃。在被贬黄州期间,他发明了许多美味佳肴,例如“东坡肉”“东坡肘子”。甚至留下一首《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似乎更让人觉得亲切。
苏东坡以“轻胜马,任平生”的阔达乐观的情怀表达了自己面对坎坷人生的人生态度。屡遭贬谪,在他人看来必然是郁郁不得志,苦闷失落的,但苏东坡经历这些磨难后依旧将人生活得有滋味,有意趣,让人敬佩。我学习苏轼灿烂的文学诗词,更需学习东坡自得的人生境界。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书的结尾写道:“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第2篇】
生命的广度与宽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
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我手捧一本《苏东坡传》,走近了大文豪的诗画人生。书中小引如是说:“中国古代,苏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上下几千年,各类人杰无数,却没人比苏东坡更丰富。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读苏东坡,我读到他生命之“广”,可谓全才全能,各项皆修。
苏轼以词闻名,尤以豪放风格著称,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然而苏轼不仅会豪放词,其婉约词同样为人称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曾使多少读者黯然神伤乃至泣下?“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苏轼离别徐州时那份思念如绵绵情思,不知又勾动着几许离愁呢?苏轼亦擅长作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题咏西湖的千载佳句,便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诗词,苏轼在画上也小有成就。后人评苏轼竹画:“东坡墨竹,写叶皆肥厚,用墨最精,兴酣之作,如风雨骤至,笔歌墨舞。”苏轼能与“胸有成竹”的文与可相为知己、互切互磋,其绘画功底也可见一斑了。
此外,苏轼还通佛学、设计“子瞻帽”、创造“东坡肉”,甚至年少时在波涛汹涌的岷江逐浪、年过五十仍能攀爬绝壁,可谓求之难得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了。
读苏东坡,我读到他生命之“深”,是深入内心的修养、融天下与己身为一体的情怀、不为生活所击倒的旷达。
苏轼着眼于民间,哀民之哀、乐民之乐。在凤翔,李姓地主猖狂之时,他写下“当时夺民田,失业安敢哭”的诗句,为百姓而发声,不惧恼怒与报复;在徐州,风景人情如诗如画,他作词“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记录美好生活图景……
乌台一案,也曾狠狠地打击了这位大文豪,以至于在牢中写下绝命诗以安置后事。可幸免于难的苏东坡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主张。他秉性不改,面临孤独与贫穷却仍然怀一颗赤子之心作诗作词。“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伟人也会失落,但失落压不倒他,悲愤化成力量,孕育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广阔认知与博大胸襟……
或许没有多少人拥有苏东坡那样四溢的才情,可每个人都能有求知求学的愿想、追求真善美的人格、旷达处世的态度,并以此为伴,追求自己生命的广度与宽度。也许,这就是苏东坡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也是《苏东坡传》的韵味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