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00字

历史的见证——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万历十五年,皇朝看兴衰,后人来把历史追,不由叹自哀!

在中国,道德是法律的前身,许多西方人士以西方的法律即是道德的根源,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比如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都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哪一个国家是真正的自由和民主的,人们被生活所困惑务必透过每一个国家地理及历史上的因素才行得通。在我看来,英国的民主与日本的民主大不相同,而法国的自由也与美国的自由大相庭径,但这只是我的个人论调不足代表美国当下的趋势。以这种境界看,中国更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一方面苟同美国立国精神有伟大的正义感,只待将两者之间的差别解释明白,很多误解即会冰释前嫌。另一方面在中国发表文章强调道德非万能,大历史的诉说,从技术的角度叫嚣着道德的低吟,大概被人们所忽略了吧!

在《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用尽几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人生困境,即使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 ,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委英雄戚继光等。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之间的呐喊,保守派与自由派的争夺,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僚,是将军军还是知识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各有自己的局限,最终在相互制衡冲突中彼此消磨,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整个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亡的趋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书写作历时七年,作者先后翻阅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有着扎实的功底,因此虽是横断面,却也谨慎至微,另一方面作者又用“梦幻版”的笔触,既灵感又客观冷静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使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真实的脉搏,感受到一个朝代的呼吸。

历史的轮回流转,磨平了那些来往是非,而在我们看来只是像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