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700字

看过战火纷飞,才知和平可贵 

——读《四世同堂》 有感

“战争不会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们甚至比和平时期更需要它。” 

——题记 

对于我们来说,“四世同堂 ”是“子孙满堂、家庭幸福”的代名词。但《四世同堂》的故事其实是灾难的,祁老太爷原本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最后被战争折磨得支离破碎。那是一段我们国人不忍回顾的历史,我们所读的史书很宏观,看不到历史的细节,国人的挣扎,我们便也略过眼去,想着“就是那么回事吧”,感性一点的人也许心灵会跟着震颤一下,蜻蜓点水一般。

我很敬佩老舍先生的视野。日本人固然可恶,而国人的委曲求全也时时令我扼腕,“打呀!”这是我时常在心中所想的。祁瑞宣是一种比较保守的人,多少次的徘徊不定,我懂,他放不下家里人;而冠晓荷是汉奸中的“佼佼者”做出千般姿态献媚,诠释了几乎每一个汉奸成为汉奸的原因,想要“生活奢靡,讨个官儿做”,如同滑稽戏……

有个日本的老奶奶让我印象深刻,她是走过世界的人,所幸她没有受到过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她崇尚正义,反对侵略。她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必败的结局,清醒地适时为中国人说好话,清醒地懂得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和平的毁灭。我想,这样一个小小的配角同样倾注着老舍先生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理解吧。

“小羊圈”是个小地方,是北平城内一个葫芦样构造的胡同。是的,很小,很安全,然而,随着胡同里一户户人家的支离破碎,我的心也跟着沉得下去。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其实并不奢求别的,只求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平静的过完一生,如祁老爷子只是想自己的三世子孙皆安,一起庆祝八十大寿。 

老人们总是追求安详的生活,但又不缺乏骨子里的坚定,在必要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和敌人拼命,在必要的时候有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的勇气。老人给人一种沧桑和权威。

孩子们总是那么天真浪漫,但是在战争中的孩子就格外可怜。孩子们总是天真地用哭来解决问题,但当他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尤其是战争,事情反而变得可怕与可怜起来。 

有老人和孩子的成分,战争显得那么血肉丰富。可对于战争而言,最重要的胜利却是一笔带过,只是用一句轻妙的“起风了”结束了这部“大作”给读者更多想象新生活的空间。而四世同堂,更多的可能是一个美好的追求,一种对和平的共同愿景吧。 

以史为鉴,和平自知!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