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岁月杨绛》读后感600字
作者:安朱丽 时间:2021-09-20 14:31:13 我要投稿!
浅绛流转,书香弥漫——读《书香岁月——杨绛》有感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杨绛先生笔下的话就是这样,如同她的名一般,似一朵朵浅绛,在岁月里浅淡而坚定地开。一朵一朵,开满了她优雅淡然的人生。
书中开头几篇的杨绛,还是天真烂漫的“阿季”。在那个安谧的小院里,和蔼风趣的父亲补塘先生,细致善良的母亲,活泼的姐姐妹妹们,性格古怪的“三伯伯”,共同织就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后来,阿季进入东吴大学,住进了幽静的爬满常春藤的小洋楼,经历趣事,学得“选择与放弃”的道理。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得以圆梦进修学业。自此,她成了求知的女大学生杨季康。再到后来,她与钱钟书结为秦晋之好,在去英国的路上看着窗外的喧嚣朦胧倚窗思亲,不觉落泪。她的人生,在这时已为后来的坚强淡然的杨绛埋下了伏笔。
杨绛先生的一生,算不上轰轰烈烈,大多都是以平淡,安宁为底色。在这样平淡的底色上,杨绛书写下一段一段的美好。拥有这般人生的人,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单调乏味,反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人生能够如此,尽管平淡,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念着想念的人,沉静而知足。就如前段时间过世的袁隆平院士,不正是这样一位拥有平宁人生的人吗?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贡献卓越。按理,他完全可以生活高调,宣扬功绩。可他却选择了另一种人生。节俭生活,日日下田,一直坚持到老。穷尽一生实现当初“稻下乘凉”一梦,让人民免于饥饿。与袁老同天去世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亦是如此。他有着丰功伟绩却从不吹嘘,而是默默做好自己,96岁高龄仍坚持做手术。一生不张不扬,淡泊名利,完成了自己治病救人的愿望。与二位院士相同,杨绛也秉持着淡泊的人生态度,以优雅淡然过一生。我生与新时代,正是万物发展,节奏快,压力大。曾经,我一度被嘈杂繁忙的生活压垮,整天忙碌劳累,心情烦躁,只觉压力山大,却不知生活有何意义,就连心态也难以平和。有幸,我在迷惘中读到了杨绛。她用她的人生教会了我如何在一片喧嚣中温柔而坚强地走下去。我有时与家人出游于山野,将疲惫的心灵放逐于流水莺啼间,有时在家中阳台上月季花下静静阅读,在初晨的明媚阳光中整理思绪,循着杨绛的脚步,一点一滴汲取着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心态静了,奋斗的目标随之清晰,面对未来也有了全新的动力。
杨绛先生是个极其温柔的人,从她笔下的那些“细事”里,能看出她对亲人的爱,对好友的理解,和对人生俗事的从容。她少年时勤于学问,勇敢追逐心中梦想。中年时告别了她所深爱着的丈夫,女儿,万分悲伤却不因此消极厌世,而是独自一人带着坚强继续前行。直到老年,杨绛已看遍世间百态,心中也多了一份淡然和几分感悟。她在自己的百岁感言里就曾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未来,或许我无法拥有像两位院士或杨绛先生那样卓越的成就,但至少我可以在这本书的指引下调整脚步,尽力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并为祖国的未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浅绛盛开的小道上有书香弥漫。杨绛的岁月已去,而她留在人间的那些文字却依然浸润墨香。她的那份淡然,也会在书中唤醒一位位如我一般的后世学子,永远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