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找些缺陷来挖苦,其实是自嘲,为我们提供些警醒,而且说丑不道美,也是种自谦。不懂幽默,以为柏杨刻意揭疮疤,才真辜负他的一番苦心。 ——题记

起初,读这本书的最大原因应是当初的那份好奇心吧。柏杨,听这名字应是中国人吧,那他怎么可以这么做!于是,我便在心里嘟囔着:哪有中国人说中国人不好的,这不分明是举着石头砸自己的脚。心里的怒火也因此油然而生。可当我看完整本书时,之前的愤青顿时间转化为感谢,多亏了他的指责,让我从中学会检讨自己,反省自我。这不也正是柏杨先生写这本书的意义的吗?

中国人的脏、乱

脏,恐怕是众所周知,随处可见的吧?道路上,草坪里,公园中,脏总会出现。还记得国庆那天的天安门吗?当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结束处理垃圾时,竟动用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2辆清扫车,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用了30分钟才全部清除。经粗略统计,本次共清扫多达5吨左右的垃圾!这赤裸裸的数字深深的刻在每个人的心里。这11万人中,虽说不一定全是中国人,但是中国人的人数至少也在80%以上,那这件事,不应该给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来个重重的打击呢?

乱,那就更不用多说了,稍微懒散的人家中肯定会出现的吧?社会中,好不容易等到了车子,就开始乱成一锅粥乱挤。踩踏事件也不少,全是因为乱这个词,内心乱,行动乱。乱这个词,随时随地控制着我们。若我们保持着谦让的品质,或是排列有序,行动不慌不忙,那么,这些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中国人的吵

“为什么中国人的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的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只要声音大,嗓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书中这句话对我而言真是颇有深刻的体会啊。吵,为它代言的二话不说都知道非菜市场莫属。虽说有一部分声音是为了“宣传”自己家的菜从而更好地赚钱。撇开这部分,最大的声音不还是源于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种种微小的事情而对峙起来。说的声音也越来越响,这不就是内心里希望能够通过气势上先赢下敌人。可这又有什么意义,若是静下心来,两人之间在安静的沟通沟通不就行了。离开别人的吵闹,处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自己以前莫名其妙时发的火,两个人无缘无故地吵着,起源竟是鸿毛般的小事而已。这不应给自己一个警醒呢?相比之下,班内的有些同学的好品质我更应该好好学学,同时改改自己的坏脾气。在此,我要再一次感谢杨白先生的这本书,是这本让我试着发现我的缺点,扬长避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他让我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中国人的不团结

一提到不团结,我便会想起学校曾经全体去电影院看的那个电影——《甲午大海战》。故事中,邓世昌一行人在海上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而在皇宫中的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却进行的如火如荼,最后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银二亿六千万两……直到五十年后,日本在二战中无条件投降,台湾及附属岛屿才回归祖国。在一旁看得我真是可恨又可哀,日本人在胜利之后的话令我反复思考:“如果中国人有团结起来的一天,我们日本人将会面对一个真正的巨人。”是啊,如果中国人能够团结一致,中国的历史上,还会出现一道又一道的伤痕吗?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窝里斗,这就是不团结的表现,要是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进退,那么,绝对没有人在干侵犯我们!

中国人本是十分优秀的,却被一些负面东西而掩盖,被逐渐污染。只有“重头再来”,从书本里带给自己的警醒开始反省自己的“丑陋”并改正, 才没有辜负柏杨先生的一番苦心,最后,再次感谢。未来由我们,从酱缸中爬出来的新时代的人们来书写,来改造!如回旋处先生所写:退一步说,即使丑陋,也有丑陋之美呀!

【第2篇】

看完《丑陋的中国人》,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用文字打醒国人,就像一个恨铁不成钢的严师教育学生一样。柏杨说了中国人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却能看出有一颗真诚地爱国之心。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国停留在口头上,背地里却做着毁灭国家的事情。我想如果再有一次侵华战争,汉奸数量会更多吧。想想古代贤士可以身殉国,朝代灭亡之时,海面尸体浮动。而现在如果政权更替,更多人应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在情感上,我很赞同柏杨先生的观点,可能在方式上,柏杨先生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批判,我想这也是痛定思痛中的无奈之举,除此之外,先生可能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抒发心中郁结。书中后面的评论性文章也读到几篇十分不赞同的观点。我想说的是,无论支持哪种观点,身边的这些普遍现象,也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就以“势利眼”这个面来说,所有人都会倒向官职高的人,这貌似是个亘古不变的规律,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规律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你是什么官职,哪怕只是个班长,也会有人可以巴结你,只是官职大小决定了人多人少的问题。有的时候想想,如果我们自己不过优秀,没什么本事,认识再多有本事的也没有半点用处,你不过是众多巴结者中的一个而已。如果你足够优秀,那么那些曾经你巴结的人,会反过来巴结你。要想成功,靠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靠的是你自己有多牛逼!人脉,靠的不是收集了多少张明信片,靠的是我们最真诚的心!

我们都的时候不太敢据理力争,不是我们没理或者我们口才不好,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怕得罪人。我经常再说,他不值得我和他吵架,因为我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这种人身上,看似凸显着我有多高的逼格,而是有时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在“何必呢”的态度中步步退让。可别人会觉得你善良吗?只能说你想的太善良了,别人只会觉得你很好欺负。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的吵一架呢?吵完再不想见,让他从心里彻底消失。你不会还指望着做“朋友”呢吧。我当然不是劝大家去打架,而是敢去据理力争,该吵架的时候,不要客气,把自己憋坏了!

说回到《丑陋的中国人》将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陋习,一一痛骂,不能说中国整个就没救了,但却可以以书为镜,可以明荣辱、得失。

【第3篇】

柏杨先生在其《丑陋的中国人》中怒骂了酱缸蛆,毫无掩饰的痛揭“酱缸文化”中腐臭现象。这给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中国人无疑是当头棒喝,他的怒骂给人以思考。但也有不少“旧文化”的当权派开始不安起来,他们开始认为柏杨先生实在“崇洋媚外”,或有的人直截了当的写出攻击文章,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化不容抹黑》。为了证明他们没有给柏杨先生戴高帽子,没有错骂这位敢于揭自己痛处的中国人,他们开始例举很多的论据来反驳柏杨先生。一场文人们的笔战悄无声息的进行着,也正是这些前辈们的一场场笔战,让我们更加看到了柏杨先生与文化糟粕斗争的决心和无畏精神。是我更加敬佩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当然,我只是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熏陶的十三亿人口中微不足道的一员。我不得不承认柏杨先生所例举的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的身上或身边。比如说,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提到中国人喜欢“窝里斗”。这里就有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大概是在2015年8月左右,我从原实习的单位辞职,正在为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而四处奔走。某天,我照常踏上求职之旅。在某路公交车上(已经忘记了是几路公交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辆公交车是从大营坡开往花果园的),一个女士为了占一个座位,委托她的好友用行李代表她坐个位置。这让上车后的男士非常恼火,于是便将其行李挪开,自己坐在了该位置上(我清楚的记得这个位置在右边,两个位置后就是公交车的后门)。这一举动简直是干柴遇到烈火,不燃烧似乎就不符合常理了。但他们不负众望,女士上车后发现座位被别人抢占了,那是一个火呀。顿时暴跳如雷,真个是一个双管齐下的主,骂爹又骂娘的。

无论在场的人如何劝导,他们还是没有静下来的意思,反而是越演越烈。甚至骂爹骂娘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于是彼此将十八代列祖列宗搬出来给对方朝拜,在场稍有素质的人都为之汗颜。我真想不明白在这个社会上总是用低素质去抵制别人的低素质。大有被狗咬一口就必须咬狗一口才无上光荣的意思。

拜读了《丑陋的中国人》之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现象而现象。我突然觉得也许就是柏老所说的“酱缸蛆”在作怪。也正是“酱缸文化”的孕育,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网络时代才会有那么多“公交车文化”曝出。有看见老年人上车也若无其事的年轻人;有为了得到一个座位和年轻人大打出手的老年人;有一句搭讪葬身苦海的青年男女;更过分的还有猥亵女士,甚至不惜将体液喷射在女乘客身上的猥琐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不得不使人发怵。当然,不排除有的事情是某些媒体为了博得点击量炒作的,但我更坚信很多事情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我倒是觉得柏老的怒骂正好提醒我们不要在酱缸中变腐发臭。

任何一个国家和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这些文化中都有多或少都有些问题。一个国家和民族爱不爱自己的文化不是看他能不能护短,而是看这个国家和民族敢不敢文化揭短,能不能认识自己文化中的不足。《了凡四训》曰:“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糟粕,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将永远徘徊。比如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已经是一个过去时,我们再也不能使用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等等这些无法满足今天社会需求的东西了。

可现在还有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演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主义者。他们不分青红皂白的保护“传统文化”。有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给他人灌输不切合实际的思想,甚至扬言有一瘫人因学习“传统文化”后(这个传统文化主要是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常怀慈悲之心颂持“南无阿弥陀佛”,最终奇迹般的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彻底摆脱了病魔的折磨。还有的人宣扬现在的人也应该践行“三从四德”等等这些经过无数斗争才摆脱的东西,说什么女人要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不然就会大祸临头什么的。柏老笔下的酱缸蛆活灵活现的摆在我们的面前,可是没有人去做出批评指正。在柏老恨铁不成钢的呐喊都无动于衷,如果没有柏老先生的呐喊,恐怕更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些人的龌龊之处。

我们就拿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来说吧。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的职责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如果今天的女人还是专职相夫教子,恐怕没有多少男人能够让自己的女人安下心来相夫教子的。我一直搞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社会的动力,而是将让人恶心的糟粕原封不动的搬到世人面前,让世人嫌弃唾骂。

很多人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至少读过妇孺皆知的《阿Q正传》。但我们始终不听从周老先生(鲁迅)的教诲。总是喜欢将周老先生(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发扬光大。当有人提出自己的错误时,还大放阙词的去辱骂别人,说别人是在嫉妒自己,甚至说别人就是在放屁。根本不屑一顾,而是变本加厉的找这样那样的借口维护自己所为的脸面和权威。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来保全自己的脸面和权威。所以,在生活在酱缸中的人看来,脸面是最值钱的东西了。

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像大海一样深部可测。也正是因为大海的深不可测,才造就了其鱼龙混杂的状态。任何一点动静都和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接受别人的揭短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至少可以使自己知晓是非,有错可改,有步可进。

【第4篇】

柏杨,台湾著名作家。我是在去年他去世时,媒体对他报道时才渐渐的了解他。尤其是他的那本《丑陋的中国人》的书,单单是其名字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今有幸拜读一下这本书,更使我去聆听这位爱国家的激烈慷慨陈词。

柏杨,这位对中华民族和人民充满既爱又恨之复杂感情的伟大作家,往往因为偏激的语言而不能被人理解。 在有的人看来怎么能把我们民族的不足之处那么清楚的暴露在世人面前哪?但在我看来,他的恨就是爱,他的文字充满着对我们民族的挚爱!他恨我们的民族为什么不快些强大起来,人民为什么不快些觉醒!

在我们看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从小就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但为什么近百年来我们屡遭压迫和欺凌?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不能马上强大起来?有人说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那你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有人说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那你看看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它曾经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祖国不能快些强大起来?在柏杨先生看来,原因在不于以上的原因,而在于中国的文化。柏杨先生称之为“酱缸文化”,在这种文化下 ,我们每一个人被这种毫无生机、如一潭死水的酱缸所发出的腐朽气息所窒息,使得我们丧失了辨别各种事物的能力,使我们丧失了应该有的鉴赏力。我们不能判断孰对孰错,我们的民族就在这种腐朽气息下度过了近百年的屈辱。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秀的文化,同样有糟粕,而这些糟粕之事慢慢地积累就成了酱缸文化的一种“成分”。在柏杨先生看来,儒家文化对这种酱缸文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先不去讨论柏杨先生这一观点对与否,我们先看看儒家是怎么教我们的,而儒家是怎样做的。孔子曰“危邦不入,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你看看儒家叫道我们的以天下为己任都到哪去了。

柏杨先生只所以这样痛揭我们国人之痛处,就在于他希望我们的国民快些觉醒。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加以改正才能真正的强大。如果我们一味的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中,国家就会丧失斗志!民族就会堕落!


【第5篇】

柏杨先生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以下简称“《丑陋》”)道出了对国人劣根性深恶痛疾的批判,读完实在大快人心。貌似亲身经历的丑陋人、丑陋事,柏杨先生早在1984年的美国就已经知晓,且源远流长。柏杨先生在美国做“丑陋的中国人”讲座的时间距离现在30年,曾自比鲁迅,遂写杂文以针砭时事。学生虽几日阅毕,书中言辞还是颇具触动,于是撰文坦陈几点鄙见,还望国人拍砖。

柏老对于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华传统文化斥之为“酱缸文化”:夫酱缸者,腐蚀力和凝固力极强的混沌社会也。也就是一个被奴才统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靳丧,使人类特有的灵性僵化和泯灭的混沌社会。酱缸文化源于酱缸里的物理环境和动物环境,物理环境是因为本身就是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的生灵一多,生存空间就会收到极大的挑战,加之眼睛只能望到缸口大小的天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只能坐井观天。动物环境是因为只要动物要活下来存在下来就要汲取养料和水分,而一旦这个动物是高级动物懂得思考,原本够用的养料和水分,因为该高级动物懂得未雨绸缪,于是就要储备甚至是霸占本就不足的养料和水分,于是酱缸里的氧气难以补给,慢慢环境就发臭、发糟,直到最后酱缸里的生灵也不以为然,一副幸福感十足的样子,自诩优秀伟大的文化,尤其是占据资源那部分生灵。

酱缸文化产生酱缸蛆,酱缸蛆为了争取权势酱缸蛆的支持和养分,就要维护酱缸里的良好秩序,不惜牺牲一部分屌丝酱缸蛆的养分,近乎掠夺。酱缸蛆进一步促成酱缸文化,于是身在其中的权势酱缸蛆多少比较自在的,但是弱势的酱缸蛆,或者说是一些智商较高的出生蛆,不被这种文化所折服,于是就打破这个缸子,但无论如何也打破不了,因为这是一个缸子,不是一个蛆两个蛆可以改变的,需要的是要牺牲一部分蛆,尤其是权势酱缸蛆做出放弃,还有既得养分蛆的支持和同意。要得到这部分蛆的同意,简直是难上加难,“是你们权势蛆制定的规则,我们按照这个规则获得的养分凭什么要拿走?如有有问题,也是你们本身一开始制定规则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应该由你们承担!”动物界,尤其是蛆界“蛆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理连人类都知道,所以就继续发酵,直到外面的人把缸子拿去洗掉或者缸子彻底被其他酱缸侵蚀。

外面的酱缸蛆进行腐蚀,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酱缸蛆就要自己考虑如何改变这种文化,从小处说: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尽管酱缸蛆本身就没有思维,甚至是一群白痴——只能从教化开始。

说会我们人类吧,国人的丑与陋随着人类纪元的不断推进可谓愈演愈烈,甚至是在走下坡路。儿时生活的村子是宗聚村,整个村子基本都姓陈,人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论资排辈,受传统的儒家礼制影响,不同辈分之间的礼制等级非常严苛,50岁的老人家比25岁的年轻人小一辈,只要年轻人结婚了,老人家见到年轻人就要恭恭敬敬的喊一声“叔叔好!”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信任,确切的说是名声。一旦一个人不被人信任了,那么他的名声将差到极点,其他人都不会跟他有交际。这是传统的中国社会,人民之间的淳朴的荣誉价值观。时过境迁,如今回到村子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异常冷漠,街边坊间在谈论标杆的时候更多的会把富裕者作为榜样,不论他的钱财怎么来的,不论他的人品是否端正,甚至说会堂而皇之的叫嚣:有钱能使鬼推磨,能够弄到钱就是本事,不论途径。同宗同族间也不再似以前那般“五服之亲”,变为“有钱者亲之”。试想,人与人之间亲疏的纽带是以财富作为衡量的标准,而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愈高,财富的流转愈快,那么这样的金钱人际关系跟鲁迅笔下“吃人”的社会有什么区别?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科技和教育,科技决定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水平和能力,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决定了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人性,这是人类得以存在的资格。是看国人的丑与陋,层出不穷,小到垃圾丢弃,破坏环境,大到泯灭人性,视人命如草芥。一方面缺少人性的基本教化,另一方面后天酱缸的“良好”熏陶,加之科技水平不能很好的规制,酱缸复酱缸,酱缸何其多!

科技需要教育作为支撑,所谓教育,教人知识,育人品德。若一不能教人知识,二无视价值观教化,这样的教育只能沦落为奴化的工具,古有八股取士,最终培养的是一缸酱蛆!

且前仆后继。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