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8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6-03-07 12:35:54 我要投稿!
【第6篇】
又一次翻阅了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每一次翻阅这些著作,我都会有新的想法与体会。在再次翻阅《丑陋的中国人》之前,我先看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易中天教授的《闲话中国人》。的确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也有那么一份责任去了解自己的国家以及自身的环境与特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同时,正如龚自珍写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人的特质与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得到答案,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知道他的过去。同样,作为中国人的特质,也应当从中国5000年发展的文化中去求解。柏杨先生在书中有说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事实上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把自己丑陋的一面给世人看到,每个人 都希望吧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极力去隐藏自己最丑陋的一面,但是却又在不经意之间把最丑陋的一面暴露无遗,只是自己从来也不曾察觉到。而柏杨先生是这样的一位批评者,用于站出来,告诉我们的丑陋面,也因为有这样的批判者,我们才能更好去完善自身。
柏杨先生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柏杨先生把中国的文化喻为酱缸文化,确实,每个人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受这酱缸文化的影响,缺少敢讲感想的灵性,对事不对人,把羞愧当荣誉……这些丑陋点都会在每个人中国人身上映射出来。
柏杨先生曾经在一个演讲中提到,在中国要创造一个其奇迹很容易,一下子就会现出使人惊异的成就。但是要保持这个奇迹,中国人却缺少这种能力。一个人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于是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发烧。写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一个作家,拍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当了两年有点小权的官就成了人民救星,到美国来念了两年书就成了专家学人;这些都是自我膨胀。的确,中国人好像都普遍有自我膨胀的这一特点,会因为一点点的称赞而沾沾自喜,因为一点点的成就忘了自己的初衷,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成为这样的一类人。网络上的雷人天后凤姐,芙蓉姐姐,许许多多的这些网络红人都因为网友的一两句吹捧迅速爆红,而且做出了很多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行为,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中国人是天下最容易膨胀的民族,为什么容易膨胀?因为中国人“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假如只有几个人如此。还没有关系,假使全民族,或是大多数,或者是较多数的中国人都如此的话,就形成了民族的危机。中国人似乎永远没有自尊,以至于中国人很难有平等观念。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便是你的主人。这种情形影响到个人心态的封闭,死不认错。可是又不断有错,以致使我们中国人产生一种神经质的恐惧。
看了柏杨先生的这些精辟的批判之后,我发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丑陋的中国人的影子,死不认错,盲目从众的心理,这些都是我有时候会犯的错误。但是,柏杨先生之所以写这本书,并不是为了要让中国人感到自卑,并不是要让中国人感到难堪,而是让更多中国读者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清楚自己到底有什么不足需要去改进,需要去学习别人好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自我欣赏。
“吾日三省吾身”只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身。
【第7篇】
《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以前看过,近来又看了一遍,实话说,还是深有感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听柏杨一讲,确实又一次感受了坠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的恐惧。但掩卷玩味,却又觉得并不尽焉。其中礼义之邦之说余见就不敢苟同。
在柏杨先生眼里,中国不是礼义之邦,而处在蛮谎时代,野蛮到有人在别人关心她,怕她着凉,要她换下被雨水淋得透湿的的衣服,就把别人看作色狼,是在打她的主意,想讨点便宜。别人为她拾起一把掉在车上的雨伞就怀疑别人是为了爱她的姿色,而甘愿效犬马之劳。可是在柏杨先生眼里已经看成是普遍性,并由此推出一个蛮谎时代的事,我实在是遇见的太少。这并不是我没有遇上这些事的机会。其实,在车上的时侯,只要有老人或孕妇或病人,我都要让座的。但每次都有会得到一次感激。如果这些人中,年事稍高,那么,我还会听到她们说;“让你站着真是不好意思。”每每听到这些话即使我站着辛苦,我也会产生一种得意之情。为我是礼义之邦的一员,为我生活在礼义之邦而得意。当然象柏杨先生碰上的事我也碰上过,有一次在冰场溜冰,有几个青年大发所谓的神威,把我撞倒了。可是,他们不但不说对不起,反而踢了我一脚,说我不中用。可是,当时在冰场的不下百人吧,百人之中也仅此几个而已。而且,他们走了之后,另一个青年把我拉起来了。
我承认柏杨先生说的那种现象,但这远不能否认礼义之邦。当我们走过一片绿色田野的时侯,不是也能看见几根稗草吗?可并没有谁由于这几根稗草而对田野失去希望,仅仅是把这杂种除掉就是了。余以为那几个不讲理的跳骚也不过是礼义之邦中的杂种,只要我们去除掉就是了,而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说;“哎呀,这里全都是杂种。”
当然柏杨先生为那几个跳骚奔走呼号,不过是想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没必要创造出一个蛮谎时代。
另外,柏杨先生好象推崇美国人抢银行也要说一句“Thank your”。我想在我们中国是不会有人喜欢的。不知道美国人喜不喜欢。
【第8篇】
几天前,去图书馆借了 柏杨先生所著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对这本书早有所闻,只是以为,自己好象已经了解“丑陋的中国人”,无须再学习了。
书放在台面,有空便随意翻阅,不知不觉中,竟然有点难分难舍,中国人的许多丑陋面目一一呈现,脏乱、吵闹、虚假、自私、势利、奴性、内斗等等,像一个个小丑,竞相跳将出来,示以众人,教人如同看了一场排演千年的古装戏,这让我更加怀念起逝去的柏杨先生。
在中国历史上,敢如此大胆“骂”国人的不是,实在不多,正如书中所述,国人讲究面子,说人丑陋,实在是不给面子的事,视为无礼,于是,“骂”人者,定当反被众人唾骂,因此,从私人利益计,简直是血本无归。
据说,《丑陋的美国人》成了美国某些政客的参考书,当作一面镜子,偶尔看看自己的丑陋,之后,便可以对镜化妆,消除丑陋的方面。但是,在中国,我敢肯定《丑陋的中国人》不会有如此待遇,中国的官员们,对这本书有好感的不会多,有勇气阅读的也不会多,读完后不生气的也不会多。不用说政客们,就是普通的百姓,看过这本书的也是少之又少。“丑陋”与“国中人”连在一起,注定了这本书在中国人面前的位置。时下,《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中国没有榜样》等书却有相当的读者,一看名字,人家就喜欢上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以我个人之浅见,柏杨是极为爱国的,极为先进的。他揭示了中华民族千年来习以为常的丑陋,打开一直被密封的“酱缸”盖子,让人们看见发黑发臭的本质,还有那些在缸里蠕动的“酱缸蛆”,用幽默讽刺的笔锋针砭时弊,警醒国人麻痹的心灵。这本书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重要参考书,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我想,作为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气量和勇气。
其实,揭开盖子的并不是柏杨先生一人,之前,有鲁迅、胡适等人,还有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而更早可追溯至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国人在列强的枪炮下已经开始了反思。现在,中国已经不是积弱的中国了,可能有人会以为古老的“酱缸”又发挥了魅力,又可以证明中国人的优越了,那是大错特错的,自从鸦片战争开始,许多优秀的中国人就往“酱缸”里注入了活水,小脚没了,妇女解放了,奴性少了,专制程度稍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有机会接触外面世界,吸收了不少外来文明,引进了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之中国人的勤劳和逐利,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