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750字
作者:李思浩 时间:2021-01-24 14:54:16 我要投稿!
【第1篇】
珍惜眼前人
喜欢作家史铁生,喜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眼似乎都吸引着我。已经读过了三遍,每次重读感觉都会有些不意义昂,也一直想写一写读后感,这次终于有机会了。当然,我不是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只是从中选取一篇足矣。
先介绍一下作者吧,在作者自己来看,他是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吧。正值大好青春年华本有一腔热血去挥洒,谁知,命运就是如此残忍,他失去了双腿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他开始了写作。
纵览全书,令我感动不己的一篇——《秋天的怀念》。简短的600字,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温柔。作者在失去双腿之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堪,作者的母亲也是悲痛万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振作起来,好好活着。“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儿子的一句答应令母亲喜出望外。
母亲出去了,就再没回来了,作者不知道母亲的病以及到了那步田地了,临终前,母亲说着: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
这篇短文使我泪流不止,作者在失去双腿后悲痛万分,他希望儿子可以对生活抱有信念,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活路。作为儿子的作者却没能了解到母亲的痛苦,可是当作者快要找到这条路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最终也没有见到儿子己的活路。这也是作者最为通信的,难以释怀的。难道母亲生来就是为了承担自己的痛苦的吗?作者呐喊着,想了很久,终于,算是找到了一个理由,也许上帝看她太累了,便召她回去了。这样想,作者或许可以释怀些吧!
作者懂母亲临终时未说完的话,他和妹妹要好好儿活。作者悔恨自己为什么不去理解理解母亲,让母亲看到自己对生活是有信心的,哪怕让母亲快乐一天也好。我想,如果再给作者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好好珍惜,不会让母亲为自己如此痛心。但是没有如果,本就该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等失去之后一切就都来不及了,这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对待母亲,对待这位眼前人又是怎样呢?在我看来,作者写下这篇一是为了怀念母亲,二是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人。
【第2篇】
地坛在我—读《我与地坛》有感
那也许是个温暖而湿润的下午,当史铁生第一次与地坛相遇,当这园子像个慈爱的老人一般将他揽入怀中,史铁生知道,地坛已经等他许久。
从那天开始,他与地坛的每次相遇都饱含着希望与思考。他在园子的每一棵树下留下自己的车轮印,在树叶凋零的秋天考虑活着的意义。年复一年,他与生命邂逅,与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关注着他们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园子里的一切就如同他自己的生命,荒芜却不衰败,不幸却不绝望。他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次循环反复地思考咀嚼和叩问,终于有一天,他窥到了自己的心魂。那一天,地坛造就了他,他也成全了地坛。
在最狂妄的年龄上突然残废了双腿,怎么看都是个天大的不幸,可也正因为如此,史铁生为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与其说是地坛挽救了他,不如说是他的思想支撑他走了下去。反观那些因为挫折和苦难扼杀了自己生命的人:裁纸刀割破了法国作家的喉咙;沉闷的枪声在西班牙作家的住宅中响起;无情的列车轧碎了那颗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死去并不是结束痛苦的最好方式,只是让生者陷入痛苦的开始。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日。既然如此,我们不用着急着寻死,既然活着也不会再有什么损失,不如就活活看。如此积极的生死观在史铁生堕入谷底时拉了他一把,也将拯救着千千万万的人。
每个苦难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出路,写作便是属于史铁生的那一条。然而他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陷入了恐慌,仿佛变成了写作的人质。这时,他又来地坛里坐着“听见园神告诉他,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的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坐着离舞台太近了”。有激情的演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中,用角色的视角看世界,完全地变成了角色。懂得欣赏的观众呢则能够分清演员与他饰演的角色,但又不拘泥于这样的分别。乏味的演员与他的角色分离开来,不能够融入戏剧中,排斥角色,老以为这戏剧与己无关。而倒霉的观众坐的离舞台太近以至于他能仔细地观察到演员的每个动作,在他眼中的更多是演员而并非角色,失去了看戏的乐趣,园神的话显然是史铁生自己的思考。这不是别的,是命运为每个人安排的剧,我们需要做个有激情的演员演好这个虽然是卡西莫多但也是主角的戏,也要做个懂得欣赏的观众看着这个世界。
这许多的感悟便是罪孽中的福祉,是思想联系着史铁生与地坛使他们不可分割,地坛早已成为他的肉的肉,他的骨的骨。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