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1篇】

富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读一本好书,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言谈举止。而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更是一本脍炙人口的不世之作。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早在十九世纪,巴尔扎克通过他锐利而又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江河日下的封建贵族社会即将被新兴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金钱至上思想所带来的问题特为尤甚。而《高老头》更是反映这一问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中,高老头与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两个角色,他们住在同一所公寓,高老头刚搬进来的时候还比较富有,到后来愈加穷困潦倒,到最后在悔恨中死去,发出了不应把私产留给女儿们的哀嚎。而面条商高老头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被拉斯蒂涅所揭露,高老头的死让他大彻大悟,从而葬送了他身上最后一滴温情,开始了他辉煌而又无耻的政客之路,这两个角色相辅相成。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和平的大树。在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像拉斯蒂涅这样有雄心的大学生都最终被物欲横流的世界改变成为金钱的奴隶,这难道不是着实可悲吗?

通读《高老头》这篇小说,我无比痛恨高老头女儿们的自私自利,她怎么能在榨干父亲最后一滴血后把他弃之不理?怎能把高老头的父爱当作一种获得利益的砝码?衣着华丽的背后下是肮脏的心灵,是被这个社会毒害的心灵。而反衬过来的则是高老头无私而又略带疯狂的父爱,这种爱我无法理解,更不明白高老头作为一个能赚得百万资产的精明商人,为何如此简单就被女儿坑骗?为何对女儿百依百顺?为何到最后才醒悟?大的方面是社会环境,小的方面我觉得应当是高老头的教育出了问题,只对女儿的物质需给予无限满足,而忘记了最深层的部分,精神上的升华。

这跟中国现代社会的许多父母一样,对孩子无限溺爱,孰不知温室中的花朵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牢笼中的苍鹰,无法直上九重天。被磨平利爪的凶兽,无法寻回昔日的不可一世。

但也远没有当时法国社会那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利己主义,残忍无情。我无比庆幸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无法想象假如我生活在那个没有温情的社会,如何生存下去。

巴尔扎克这位文学大师对于环境的刻画细腻深刻,让人见之不忘,他善于以平凡的事物中折射出不平凡的光,深动传神的为我们再现的当时的环境氛围,读完之后,让我久久不忘,受益匪浅。

【第2篇】

读《高老头》有感

"屋子里有股说不出的味道,那是一种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叫人发冷,吸在鼻子潮腻腻的,直往衣服里钻。”,这是故事展开的背景 ——伏盖公寓。而我们的主人公高里奥则是公寓里七位房客中的一位。

高里奥由搬入时的气派与阔绰、穿着考究,到需要极度节俭,甚至整整一冬屋里都没有生火 ,也仅只有一年的时间。而造成他由天堂到地狱的生活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两个女儿特'雷斯多伯爵夫人和特'细心根太太。她们疯狂的从父亲身上榨取钱财,却在父亲临终前都不肯给他一点安慰。她们贪婪的汲取着,并理所当然地享受父亲的爱,而在他油尽灯枯时将他一脚踢开。于是,可怜的高老头就成为了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奢靡的宴会与破败的公寓形成了对比,女儿们的生活与高老头的日子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巴黎社会物欲横流,以及人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金钱关系被深刻揭示。

反观如今的中国,“啃老族”与“扶不起”事件不也应当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吗?“乌鸦反哺”的故事不是从小时就听过的吗?不同的是,现在的社会已没有早些年巴黎的腐朽金钱气息。但是物质条件的丰富致使人们在精神上追求所谓的“升华”。拥挤的高考、就业的艰难、扭曲的价值观。沉浮在学海中、工潮中的莘莘学子和工作狂变得冷漠与孤僻,心灵的愈加封闭致使他们不愿再与家人交流。另一方面,单方面接受成为习惯,没有了付出的意识,扶不起的阿斗怪得了谁?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躺在安乐窝里都舍不得挪窝,把父母的溺爱视为应该的,你说你能指望他长大后多么疼惜父母吗?能明哲保身已是万幸。

不是说不爱,而是爱人者要有法有度,就像煲粥得掌握火候,必须细火慢炖,爱之无形;若是换成大火猛攻,粥烧糊了不说,更别提拿它来滋养胃了。生命因爱而美好,但过度的爱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与累赘,爱的加法也成了减法。

在《高老头》的最后,高老头临死前轻轻的叫了声;"啊!我的女儿哪!”整个灵魂都在这两句里面,而灵魂也随着这两句飞逝了。 书中的两个女儿不值得父亲去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所有的女儿是不是都值得他们的父母去爱。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