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第1篇】

脚踩便士,向往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月亮与六便士》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名著了,在周刊上,语文老师口里,早已屡见不鲜。

可是又有多少人静下心去领悟其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呢?少之又少,微乎其微。其实在初中时有幸读过一次,可是当时心里居然觉得这本书有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开始怀疑作者的三观,甚至质疑了书中人物存在的价值。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离开家庭,离开了自己虚荣的太太,追求了自己的画画梦。可令我产生费解的那一段是从他遇见勃朗什开始。勃朗什对他提供非常大的帮助,他在落魄时接受别人的帮助,却不报以感激,反而使得别人家破人亡。之前读的时候,我没有看明白这一段为什么作者要塑造这么一个有恶劣的品行的主人公形象,可是暑假又读了一遍之后发现原来就是不可避免的。让勃朗什家破人亡的,是他自己。

让勃朗什太太感到恐惧,却又深深爱上的是作者那充满野性的心灵。在初遇斯特里克兰德时的粗鲁驱赶,源于对新鲜且未知事物的恐惧。因为在当时哪个封建且落后的时代,人们很难有这样独立的思想,放弃财富追求梦想,对很多人来说,苟且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主人公却一腔孤勇,只为追寻他的梦想。他确实自私,但在作者笔下却显得尤为真实,作者把人性的冷漠写得淋漓尽致。思里特科兰德确实自私,可是他追寻梦想去放下一切的心里却比自私更加显而易见。

“追寻梦想就是追寻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可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月亮与六便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形成两种反差,极大地反映了社会现状,梦想与财富,很多人都想二者兼得,可在现实面前,很多人却放弃了梦想选择了最俗却又最实在的财富。这个世界何不是如此,没有钱很难生存,很少会有人再去傻傻的追寻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了,哪怕这个理想伴随他从小到大,甚至遗憾终身,可是在现实面前,如果这个理想不能让他获得财富那他只能选择放弃。曾经和一个画室学姐聊过天。他说他原来有着跟我一样的理想,可是现在不做了,因为干的这一年里,房租都交不起了。颇为遗憾,可是却又无能为力。

在现实面前,人们总是再三斟酌后放弃自己的理想,没办法,能自己努力且独立的活着,已经花光一个人所有的力气了,没有能力再去追求理想了。活着太难了,多少人失业坐在街头;多少人蜷缩在地下室里交不起房租;多少人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多少人为找不到工作而深夜崩溃;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太难了。有时候因一件小事而崩溃的背后往往积攒了太多的苦了。常有人调侃,他们好傻,都没有钱了,还在追求理想,可哪怕食不果腹, 饔飧不济,他们却依旧笑笑,不回答,因为他们知道有多苦,但却依旧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依旧抬首望月,可能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最吸引的地方了吧。

纵有千般不舍,我亦矫首望月,纵有千般辛苦,我心向阳,逐月而去,无畏惧险阻,不问归期。

【第2篇】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题记

这个暑假,我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孤独、寂寞,也能够忍受谎言甚至背叛,但是却无法忍受观念不同,更无法打败理想不同而产生的背离。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很久以前,我听人说过一句话“梦想就是给自己定的目标,因为这个梦想很遥远,所以走着走着,一回头发现,不过是一场梦,而钱不一样,攥在手里,有一种真实感,它可以解冻你的生活必需,解决你很多麻烦。”在这之前,我也这么认为,可到后来才发现,梦想给人的勇气,大到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就像《月亮与六便士》的思特里克兰德。

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是一位很普通的证券交易员,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但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有前途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人们都以为他有了外遇,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专长绘画。他的画作也完全没有品味,除了个别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他很知足,只要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最后他感染了麻风病,又成了瞎子,也正是这个时候,他的天赋显现出来。爱塔一直照顾他,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后来他身体溃烂而死,爱塔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

故事到此结束。这不仅仅是艺术的再创造,也许你我的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梦想,可以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可以做出我们认为非常荒唐和绝情的事情,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可是对他个人来说,是一次壮举,一次人生的涅槃。

生命、理想、灵魂、自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像笑话一样虚幻。毛姆的小说表达的是: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在有限的生命里,人应该如何选择?于我而言,如果像主人公一样拥有美满的家庭,或许我愿意放弃我的热爱,这也是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的原因,

“能从一成不变的生活里落落大方的走出来,就是艺术家。”果不其然,后来的思特里克兰德到了塔西提岛,在那里他娶了当地的土著姑娘爱塔,之后全心投入艺术的创作中,在他完成巨型画作后,身体溃烂而死。在无尽的孤独流浪后,他实现了灵魂的释放。

再回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身上,他在六便士和高高挂起的“月亮”(梦想)中,毫不犹豫地选择“月亮”,离开稳定生活也代表一种流浪,可“月亮”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人斩断后退的一步而走的桥,义无反顾的走接下去的路。

对于六便士和月亮的选择中,当代人也经常会有这种困惑,这两样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处于对立面,很难存在共存,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时候怀揣着梦想却选择了六便士,在生活的摧残中,慢慢变成你厌恶的俗人。

有多少人是“胆怯的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寻着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呢?老庄的月亮,张若虚的月亮,思特里特兰德的月亮,和我们的月亮其实并无二致。但是,历史记住的,只有他们的月亮。而世人所谓的“月亮”,不过是遍地的六便士罢了。

窗外的月正圆,月光倾泻在书页上,只是不知道,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呢?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