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者无疆》有感900字

旅人亦怀乡

——读《行者无疆》有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此为诗仙太白对天地,时光的看法。而人生亦如逆旅,行囊之下旅人步履匆匆,世间繁华待有心人前去观赏,只恨晨光熹微,不能早早出发,看江山万里,灯火万千。

世界文明五大发源地: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南欧爱琴海诸岛,东亚黄河流域。余秋雨先生从南欧出发,考察欧洲,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下,撰成此书。本着替中华文化寻找文化坐标系的目的前去探访,他尝试将两者比较,挖掘二者的不同,再垒起相似之处的堡垒以抵御反文化,反人类的外敌。探寻文明及其属地是极有意思的事情,而这趣味更多的来自于考察与思考的挑战性,因为欧洲文化广受赞叹:古希腊三贤的思潮澎湃,艺术三杰的笔触惊艳,爱琴海的浪漫,阿尔卑斯的俏丽……西风吹拂的陆地和岛屿上自然与人文的魅力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前来探寻此地的缘由之一。太阳落山之地,有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可以于顷刻间消融落日,留下几抹晚霞,沁着玫瑰和冰雪的味道,叫旅人再回味一番。

但其实这股力量应该有一个确切的名字:西方文化。中国历史上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不少,许多物件甚至可以述说这段历史,例如瓷器,茶叶,钟表……,历史江河滔滔,不舍昼夜,随科学技术,人文素养的发展,广阔的欧亚大陆上行人愈发繁杂,步履匆匆,不知日月,东西方的旅人们互相惊叹对方的旅程起点处,赞其伟大,称其不凡。

行者无疆,有心的旅者眼中会怀有惊讶,包容和尊重,在探寻和学习的过程中填埋愚昧庸常与理性智慧之间的沟渠,到达陆地或海洋的彼岸,亦是翻阅过往,追及未来的过程。时间和空间,需要用思想和心灵跨越,则旅人的眼界和格局即是手中的桨木或扶杖。

而陌生之地总是他人的归所,旅人环顾四周的陌生和疏离,其实是另一些旅人的习惯和乡邸。见书中对阿勒河的描绘,未尝不会想起黄河滔滔,长江滚滚?读北欧山脉的迤逦,怎敢不念及华山逶迤,泰山鼎立?两地的智者都有着笔尖铿锵之力,两地的勇士都见过刀光剑影之景……

行者无疆,无疆之处便无歧视,诋毁和鄙夷,只怀仁爱,理想和勇气;旅人怀乡,恋乡之处在于乡里的温暖,柔情和惬意。都是对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所以,要带着这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远行,再带着这颗心归来。

人自出生起便一直对远方怀有好奇,总向往目力所不能及处的风景,所以古今中外旅人多,虽然放在地图上密密麻麻微如蝼蚁,在历史长河中零零散散细如尘泥,但于旅人个人来说,他们在攀登人生意义的高峰,在横渡生活信念的江河,他们的远行也是归来,看多了外物,反而可以更坚定内心。

故在今时今日的世界,此时此刻的旅人,愿我们都怀一颗心,前方无疆,身后是乡。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