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初中

【第1篇】

这一种力量

薄薄一卷纸,却以文字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态;轻轻一本书,却让一群人展示了似海情深;短短一篇文,却以众人之口,道出了王朝、官宦、男女数百年的跌宕起伏。

一本《红楼梦》,道尽天下多少事,一场清梦,扰得多少儿女柔肠百折。此刻,它只静伏案上,只等你打开书页,聆听远古的呢喃。诗词曲赋之间,有这样一种清亮柔和却直指我心的力量,在轻歌曼舞之中让我为之倾倒。

初识之时宝玉正值年少。那样一个周身华贵,粉雕玉砌的小男孩将众人视为珍宝的物件狠狠地砸向地面,只是因为“别的姐妹俱是毋的,偏偏我多了这劳什子。”他诚惶诚恐地要摆脱那使他独一无二的宝物,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投入到冥冥众生之中。不要天赐之宝,唯恐与众不同。与他而言,似乎生而富贵,衔玉而生给他带来的不是优越感而是恐慌——他这样害怕自己的“高度”,害怕被仰望。

不禁思及今日孩童。虽俱是这般年纪,他们却争着抢着展示着自己的“高度”——衣服是某某品牌,手机是某某新品,父母是某某职位——他们这毫无止境却以常激烈的竞争不知是从哪时起,更不知将在何年终。他们费尽心思想要展现的、想要拥有的,不过是那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渴望被仰望,渴望被羡慕。而这一切,恰恰是宝玉拼命要摆脱的。他要的是比肩相携,挽手而歌。

在那一刻,一种不只是可笑还是可悲的情感满溢上来。

再见时宝玉已是翩翩少年。他默然将晴雯揽入被下为之暖手。没有男女私情,更不见主仆界限,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少年温柔怜惜的心。晴雯与他早已不是仆人,她是自幼一起长大的女子,一个值得并应该被珍视的女子。

细细想来,宝玉眼中从未有过所谓“主仆”“尊卑”。高兴时,家丁可以哄笑着争抢他身上的配饰,他房里里里外外的丫鬟,俱是被他长一声姐姐短一声妹妹亲昵地唤着。哪怕是他行为无状的乳母,宝玉也依着对养母的恭敬,仔细对待,从不越矩。

当下的孩子,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那高高在上的少爷,莫说仆人,就是对着父母长辈,那也是一副“我是爷,我最大”的蛮横态度。

两相对比之下,愈是对宝玉喜欢的紧。由他身上漫溢而出的那一种力量牢牢地摄住了我。可惜我却没有一个词去概括。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对平等的追求,也许是宝玉骨子里带来的仁厚谦卑——一花一木,仆人主子,俱是生命,不能俯视更不能随意作践。

正是有着同宝玉一样的力量,那些红楼儿女分外突出,探春如此,黛玉亦是,晴雯、金钏也亦然。尊贵的人不曾摆出高不可攀的姿态,卑渺的人不被世俗等级所困。面对桎梏他们千百年的“尊卑有别”,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的信心与力量,以生命为力量之源,疯狂地斗争以求挣脱。这一朵花败在了封建的污泥里,也会以自己余下所有物撼动那看似牢不可破的森严围墙。

和上书页,猛然觉得周身颤栗是如此地清晰可辨。那一种力量早已终破书页,穿越过千百年的尘埃向世人奔拥而来。

身在这个年代的我们享受着无数这种力量、斗争才赢来的世界,又有多少人保留并珍惜着这一种力量?太过安逸顺心的生活早已经耗尽了那一种力气,太过精致独立的生活早已带走了我们的谦卑宽厚。读罢红楼的我们,可曾为这些儿女、这种力量而倾倒,可曾想过为这力量而战斗? 

【第2篇】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