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读后感800字

经典影像的背后

—读《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有感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

——题记

我认为,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有了以往的成功与失败,后人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走向繁荣。正如我国的晚清史,在大众的视野里,抑或是在教科书的记录中,它——只是一段屈辱史,但我们可曾想过,或许没有这段黑暗的岁月,就不会造就今日昌盛的祖国。

直到看了《经典影像背后的晚清社会》,我才坚定了我的这一想法。

如题,此书作者用一张张经典珍贵的照片,以时间为序,讲述着一段段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故事。在切入点上,作者选取了摄影、近代史、人物评价等多重角度,巧妙融合,突破了传统历史类图书的模式,图文并茂,雅俗结合,观点新颖。

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名称都很具有代表性,深刻体现了晚清社会所拥有的几个显著特点。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第四章“东方怪象”里的第四节——“淡定”的子民。

在这一节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历史书中从未提起的“真相”。比如:历史课本中讲述的广州三元里抗英的故事(发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让我一直认为英勇的祖先们曾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可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实际上三元里抗英只是这场庞大战争中,一次很不起眼的少数群众自发的抵抗事件,而最令我惊讶的是,更多的中国民众选择看热闹,或者与英国人做买卖,或者充当向导……

看到此处时,我的心不禁更痛了,甚至充满了愤怒!

“国不知有民,而民亦不知有国。”——或许,人性的腐朽才是晚清真正的腐朽吧。

“看客”!这一名词突然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这些愚蠢的群众不就是鲁迅先生笔下愚昧无知的“看客”吗?我再一次想起了鲁迅先生,想起了他那一部部凝练的作品。如果想彻底知道晚清社会腐朽了什么,没落了什么,应该去他的书中寻找吧。孔乙己、祥林嫂、闰土、阿Q,他们作为晚清底层劳苦民众的代表,就像蒸锅里的螃蟹,痛苦挣扎,而“食客们”围着锅台,一边咂吧着嘴,一边说说笑笑准备酱油姜汁……其实造成这些人悲剧的,乃至整个时代悲剧的“凶手”,就是每一个面目分明的有名有姓的“看客”!

思考了许久,再次捧起这本书,在对书中的老照片进行欣赏时,仿佛渐渐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一下子置身于百年前的“现场”,面对面地体会到那些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到那些历史场景中的风云激荡。

“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虽然,大清帝国的背影早已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是,原本作为历史旁观者的我们,却恍然间成了历史的参与者……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