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选集读后感800字

一剑一书生 ------读《鲁迅选集》有感

有言:“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笔钩捺就是一丝情感流露,几处句段就是一场倾肠诉说, 而一本书,更是几座城池,百年岁月,众生苦乐,云云而道。无人不晓鲁迅,无人不敬鲁迅,他半生笔墨,收录集,此中的世界之广阔宏伟,不言而喻。咀嚼一番, 回肠荡气,耐人寻味。

先生的文章如一条长廊,读者在廊中行走,廊壁上画着了他的故事,他的经历,这条廊的名字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鲁迅之路。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有一个调皮天真的迅哥儿,一个善良朴实的阿长,还有鲁迅先生一个温情柔怀的背影。阿长的好,好过迅哥儿的大多数人,阿长的能干至少是众人所不及的,但这又有何用呢?她终只是个下人,一个连最具疼爱的迅哥儿都不知姓名来历的女工。一番刻画,与阿长的饱满形象一起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还有先生的一声叹息。先生有一篇文章叫《五猖会》,通读而下,仍不知当年的那个五猖会是个怎样吸引人的光景,却记得了有一篇先生必须给父亲背完的文章叫《鉴略》,不知它写的是什么,却明白了封建教育教的大抵是些什么东西。如迅哥儿那年急切的想去五猖会一般,文里的先生也是急切的,急切的琢磨这样磨人的文章,学生们何时才背到尽头。长廊上的故事还有很多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什么的,每一段旧时光的影像里,总有先生后来而感的痕迹,也让我这个后来而阅的读者,深有感触。

见文如见人,果真如此。读先生的每一篇,拼凌起的就是先生那双目炯然,一身正气的模样。先生的铮铮傲骨表现最为淋漓的就是那篇《狗. 猫 .鼠》。先生到底仇不仇猫?不得而知, 但这篇文章里的猫,确是先生的心头大恨。文笔如刀枪,字字含深意,明里猫飞狗跳,隐鼠乱叫,热闹非凡,暗里更是唾沫横飞、直抒胸臆的骂来喊去。作家,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人。谄媚的不认类的猫从墙头婀娜而过,墙边站的,是一排被先生骂的狗血淋头的走狗文人。这样的先生,是使人折服,赢人敬佩的。先生要说的话,从不掩藏,先生站在道理之上,便是无所畏惧:而先生的话,更要漂漂亮亮地讲出来,道理上、情感上都要给人以压倒性的折服感。到这样, 先生这个傲而正的形象就跳脱而出,鲁迅的魅力穿过时间的长河,此刻也一样令人着迷。

有时候,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一片开阔的海,鱼鸟相映,一片繁花,风雨雷鸣,波涛汹涌,自有生命起伏,跌宕不息。孔乙己,祥林嫂,阿Q都是先生海里来往的船只,那动荡的海域,是半封建中国的倒影。《孔乙己》的故事里有谁?有那个只写得茴香的穷秀才孔乙己,有那个窥视的小伙计,有那些酒铺里长年喝酒取笑的酒客,还有!先生的戏台怎会如此小气?戏台上还有中国千千万万背书考举穷尽一生的旧书人,还有在不幸生活里早已冰冷麻木的过路人,还有更替动荡却迂腐依旧的统治者。鲁迅先生自称“戎马书生”,他的文字,不是卖弄风雅,风花雪月,而是金戈铁马,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场战役。

鲁迅先生早已逝去,他留给我们,他的文字,他的故事,他的世界,一辈子舞文弄墨,却也戎马一生。他的半生征程,是民族永远的一根脊骨,我们世世代代,虔诚地领悟。

一剑一书生,笔墨上走出的革命家,无名小辈,一篇感文, 敬先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