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成都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21 12:25:08 我要投稿!
无茶不成都。茶,盖碗茶,构成了老成都人一套独特的市井休闲生活文化。当我们走在成都的一些旧街老这样的情巷,景仍依稀可见。一些老茶客仍是挽着裤腿大大咧咧地往那一坐,抽着叶子烟、嗑的瓜子皮满街撒落,三五扎堆侃龙门阵,从早上可以一直坐到晚上。
蜀人自古好饮茶。
西汉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载了二十余种药材,其中有一种是“荈诧”,这就是四川地区产茶最先的文字证据。成都人饮茶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已有2000多年。
在民国期间,成都有大茶号五十余家,这在当时的各大城市中堪称全国之最。以恒升永、蒋添泰、陆羽春、青雨春、天一清、先益新等茶号为著。川茶当时有芽茶、毛尖、薰花、春茶等品种。由于川茶供应不足,于是云南茶、安徽茶、浙江茶都挤了进来。四川的茶馆非常多,遍及全省城市乡镇。可以说堪称全国之最。抗战时期曾寓居成都的江南名士何满子先生在《茶事琐述》中感叹:“茶馆之盛,少时以为当属江南为最,稍长到了一次扬州,才知道更胜于江南;及抗日战争时期到了成都,始叹天下茶馆之盛,其在西蜀乎。”此话讲得非常实在。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统计,成都只有穿城九里三的城内有516条街道,而登记在册的茶馆即达到518家;抗日战争时期更增至1000余家。特大型的茶馆每日卖茶2000碗以上;大型的茶馆在1000碗上下:中型的在100碗以上;小型的在100碗以下。
过去四川茶馆还流行许多生动有趣别致的行业方言,如称茶叶叫“叶子”,将茶叶放进茶碗叫“抓”,把开水第一次冲进碗里叫做“发叶子”或“泡茶”,只喝白开水的叫“免底”或“玻璃”……这些行业习俗用语因时过境迁,现代还继续流行的已经很少了。但茶馆为了调配适销的茶品与茶味,常将几种不同等级、不同味型的茶叶按照他们自己掌握的一定比例配和,这就称为“勾”(或称“关”)。这个“勾”,同白酒的“勾兑”是同一个意思。但白酒是勾兑出来的,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茶在茶坊或茶馆中进行“勾”,是属于各自秘而不宣的诀窍,或许直到如今还有“勾”茶的事情经常发生。
成都的茶馆里还有一景,就是“看报”。竹靠椅上一坐,茶水沏满,打开一张报纸,优哉游哉地往后一靠,这就是地道的成都式消遣。
报纸上多是本地新闻,有些读着读着,茶凉了都不知道,堂倌便会走上来续热水;有些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脱了鞋子把腿往另一张椅子上一搁,伴着夏日的蝉鸣美美地睡上一觉。
在成都人眼里,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
被茶蕴染的成都,多得是韵味。
成都的根,在一杯一杯的茶中被固定,在茶叶的漂浮中看着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