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及传统文化”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18 17:17:40 我要投稿!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越来越重视。也开办了许许多多的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在生活及学习工作中向人们传递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通过下列事实来证明它横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作比较。
因此,中国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等保持固有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引起了许多历史题材影视剧在电视上播出的热潮。它所接触到的方面比较广泛:历史的真实性,中国文化的传统性等。当然,这也少不了一些诗歌比赛、名人的演讲等。
总之,在这些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有褒有贬,不见得全是好的,这其中必定有一部分是劣质的。
有些历史剧,兼顾了当时的史实和传统文化。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相关的历史事件,还有当时人文文化精神的风貌。如前两年的一部抗日剧,讲述的题材是某一个地区的抗日史实,以及当地的文化艺术——戏剧。将两者串联起来,既不单调,又不乏味,剧中的史实很好的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当然,也有一些历史剧,它既不尊重史实,又不考虑剧本的合理性。完全只为了那所谓的收视率。这些影片虽然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但容易误导观众,使其不能真正了解到相关史实和传统文化。记得原来看过的一部古装剧,他里面的内容或场景,大部分都不切合实际。有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将军被落入绝境,将手中的剑扔了出去,杀死了前面一大片的人群,剑又飞回来了。他接着又蹦上了云层(怕是想和太阳肩并肩),落下来时又震死了一群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但必须批评指他们。因为他严重偏激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鞋子路线,严重跟主题脱轨。使其成为了满足私利的一种手段,只讲求收视率所带来的金钱价值观,而抛弃了传统的务实性。
在这一热潮中,必定也少不了一些名人的演讲。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例如,文艺名人在演讲中,只取决于演讲的题材能够带来的现场效应,而偏离了历史及现实的主题色彩,老一辈的名人见证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兴与衰,见证过历史,加以比较必定会有“优”“劣”之分。
又比如在一次诗歌比赛中,一位名人在开幕式上向人们阐述了什么是诗,诗的特点,诗的灵感来源于相关的人或事。通过诗的寓意向人们传达了传统文化的根本和思想,既达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又使人们对诗的理解更加清晰了。
再比如在一次演讲活动中,一个人演讲的题材是古著《道德经》。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很有内涵的演讲。结果,他只说这本书好,好在哪儿也不说明。背离了《道德经》中应该阐述的观点与传统文化的相对比,使听众能够从中悟性到“道德”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一个不好的结果:听众既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又浪费了时间。
综合以上说明和例子,我们得出结论:在传统文化的普及中,不管是演讲、还是诗歌比赛一定要结合实际,并且与主题相适应,脱离了“传统文化”这一鲜明的主题,不就使其成为一个满足私利的工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