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原文、翻译及鉴赏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①,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②。子产寓书于子西③,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④。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 晋国贰,则子之家坏⑥。何没没也⑦,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⑧。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⑨: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有令名也夫!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⑩。毋宁使人谓子 ‘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 乎(11)?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注释】

 ①币:财礼。因晋国为霸主,诸侯去晋国聘问,按例须交纳重币。②郑伯:郑简公。③子产: 即公孙侨,郑卿。寓: 寄,托。子西: 即公孙夏,郑大夫。④贿: 财货。令名: 好名声。难: 患,忧患。⑤公室: 指晋君。⑥坏: 受害。⑦没没: 犹言“昧昧”,糊涂,不明白。⑧舆: 车子。⑨《诗》云: 所引诗见《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篇和《诗经·大雅·大明》篇。⑩恕: 对人宽宥。迩: 近。(11)毋宁: 宁可。浚 (jun): 榨取,剥削。

【译文】 

晋范宣子执政,诸侯去朝见晋国时的贡纳的财礼很重,郑国人对此感到头痛。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子西带信告诉范宣子,说: “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没有听到您的美德,却听到您要很重的贡物,我对此感到迷惑。我听说君子执掌国家和家族政权的,不是担心没有财礼,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都聚集在晋国,那么诸侯就会叛离。如果您贪图这些财物,那么晋国的内部就会不团结。诸侯叛离,晋国就要受到损害; 晋国内部不团结,您的家族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那样糊涂呢! 贪图得来的财货又有什么用呢?

“好名声,是装载德行远远传播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了基础才不至于败坏,不也应该致力于这个吗? 有了德行就会与人同乐,与人同乐才能在位长久。《诗经》 说: ‘快乐啊君子,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 这就是说有美德啊! ‘上天看顾你,不要三心二意。’ 这就是说有好名声啊! 心存宽恕来发扬美德,那么好名声就可以四处传播,因此远方的人纷纷来到,近处的人得到安心。是宁可让人说您 ‘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 ‘您榨取我来养活自己’呢? 大象有了象牙而使自己丧生,这是因为象牙也是值钱的财货呀。”

范宣子听了很高兴,就减轻了诸侯进贡的财礼。

【鉴赏】 

春秋时代,弱小的诸侯国要定期向霸主缴纳财帛,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当时晋国为盟主,范宣子主持国政,又加重了诸侯国的进贡,郑国不堪重负。子产是郑国有才干的政治家,他机智地采取了致书说理的方式进行反抗。文中子产认为当政者应为长远计,适当减轻剥削,收揽人心。他将 “令德”、“令名”和“重币”两相对照,说明其对国家和个人的利害关系,终于说服了范宣子。文章巧妙利用晋国想保住盟主地位和得到美好名声的心理,正反对比,层层深入,使“重币”、“轻币” 两种不同治国方略所产生的结果昭然若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字数:1311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4-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