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六〇)
【三十】
在王龙看来,他现在的状况足以令他心满意足了。他可以坐在椅子里和傻女儿一起晒太阳;他可以抽他的水烟袋,无忧无虑,心平气静。土地有人种,钱有人往他手里交,他不必再操心了。
如果不是因为大儿子,生活是满可以这样称心如意的。但是,他大儿子是一个对现实状况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他总是那样贪心不足。一天,他又来到他父亲面前说:“我们这个家里需用的东西很多,我们千万不能认为,我们把这些后院都租下来就是一个大户人家了。弟弟的婚事六个月内就要办了,我们没有足够的椅子让客人们来坐,我们家里碗不够用,桌子不够用,啥都不够用。更不光彩的是要客人们走那些大门。从大门进进出出的那些普通的人老是高声喧哗,身上还散发着臭气。我弟弟要结婚,他要有孩子,我也要有孩子,我们需要那些院子。”
王龙看着他儿子穿着漂亮的衣服站在那里,他闭上眼睛,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几乎像喊一般地说:“说吧,你想要什么?”
王龙的大儿子虽然看出父亲对他很不耐烦,但仍然固执地用比刚才还高的嗓门说:“我说,我们应该把那些前院全租下来,像我们有这么多钱这么多好地的家庭,应该应有尽有。”
王龙吸着烟,喃喃地说:“可是,地是我一个人的,你从来没有在地里干过什么活。”
“听着,爹,”年轻人听到王龙的话哭了起来,“是你想把我培养成识字的人的。当我要做一个正正经经的庄稼人的儿子时,你瞧不起我。”年轻人猛地转过身去,就像他要冲着院子里的那棵苍松,拼个脑浆四溅。
看见这种情景,王龙有点害怕了,他怕年轻人火冒三丈,伤害了自己,于是他喊道:“你愿干啥就干啥吧!随你的便!只是不要给我惹麻烦。”
听见这话,儿子转怒为喜,立即就走开了。他怕父亲变卦,便尽快从苏州买来了雕花的桌椅,还买来红色的丝绸门帘,悬挂在门上。他买来大大小小的花瓶,还买了画轴挂在墙上。他还弄来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按照他在南方见过的式样,在院子里造了假山。就这样,他忙忙碌碌了许多日子。
在他每天进进出出的时候,他不得不多次穿过前面的院子。他从那些平民们中间走过时,就皱起了鼻子。他讨厌那些人。因此,居住在那里的人在他走过去之后,都望着他发笑。他们说:“他已经忘掉了他父亲农田里的大粪臭了。”
然而,在他走过时,没有人敢讲这话,因为他是富贵人家的公子。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即是重新考虑租税的时候,那次,住在黄家大院里的平民们发现,他们居住的房子和院子的租金都提高了,那是因为有人出高价,他们若是不愿意出就得搬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是王龙的大儿子干的。他聪明,寡言少语,但他写信给住在外地的黄老爷的儿子。黄老爷的儿子什么都不管,只希望他的那些老房子能收到更多的租金。
后来,那些住在黄家大院里的平民不得不搬走。他们搬家时都抱怨和咒骂着为所欲为的富人。他们把那些破破烂烂的家当装在箱中带走。离开时刻,他们怒气满胸、咬牙切齿地说,他们总有一天还要回来的。
但是,这一切王龙都没有听见,因为他住在后院,很少出来。他年纪大了,只是吃饭睡觉,消磨时光,把一切事都托给儿子去办。儿子请来了木匠、泥瓦匠,修缮房屋和院子之间相通的月牙门。这些建筑被那些生活方式粗野的平民弄坏了。他建了水池,投放了金鱼,竣工之后,他又根据他的审美观在水池里栽了荷花和百合花,还有印度红竹,以及他在南方见到的一切东西。他老婆出来看他弄的那些东西,于是他们夫妻俩走过每一个庭院,每一间房子。她数落这里缺了什么,那里缺了什么,他恭恭敬敬地听着,答应要照着去办。
在城里,街上的人们都听说了王龙的大儿子做的那些事,还谈到大院内发生的一切,说又有一个大富户进了大院。那些从前说“种地的王家”,现在开始说“王大人”或者“王财主”了。
钱就像流水一样从王龙的指缝里流走了,他却几乎没有觉察到。而他的大儿子总是这样对王龙说:“我要一百块大洋”;或者说,“有一个旧了的大门,只需一点银钱就能修得和新的一样”;或者又说,“有个地方需要放张长条桌”。
就这样,王龙将银钱一点一点地给了他,这些银钱都是每次收获之后,或是他急需的时候从佃户那里弄来的。要不是有天早上太阳刚爬上东墙时他的二儿子来院子里找他,他不会知道,他到底付出了多少银钱。他二儿子对他说:“爹爹,你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钱就没个底吗?难道我们要住在一座宫殿里吗?要是将这些钱按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借出去,会赚回好多钱的。这些水池和这些不结果光开花的树有什么用途?还有那些光开花的百合花?”
王龙看出,兄弟俩会为这些事情争吵起来。为了不造成乱子,王龙赶紧说:“这都是为了你的婚事。”
接着,年轻人似笑非笑地说:“要花费比花在新娘身上的钱多十倍的钱来举办婚事,真是怪事。这是你留给我们的遗产,你百年之后我们几个兄弟要平分的,而现在大哥只是为了摆阔气就这样白白地花掉了。”
王龙是了解他二儿子的拗劲的。他知道,话头一开始,二儿子会一直和他辩下去,于是他急忙说:“好啦!好啦!我再也不给钱了。我要跟你大哥谈谈,让他手头把得紧点。好了,不说了,你的话是对的。”
年轻人掏出一张条子,上面写着他大哥的逐项开支。王龙看了一下那张长长的账单,很快地说:“我还没吃饭呢。我这么大年纪,早上不吃饭,浑身无力。找个时间我再看吧!”他转过身走回自己的房间,就这样把二儿子打发走了。
当天晚上,他便对大儿子说:“一切都收拾停当了吧?这已经不错了,归根结柢,我们是庄户人家。”
但是,年轻人扬扬得意地回答道:“我们不是庄户人家了。城里的人开始叫我们‘王家大户’。我们的生活应该和那个名字相符,即使弟弟看不到这层意思,两眼仅仅盯在银钱上,我和我老婆可不能轻易地毁了那个名声。”
王龙一点儿也不知道人们在这样称呼他这一家人。因为他年纪越来越大,很少到茶馆里去,也没有到过粮行,因为有二儿子在那里为他做生意。但是,他对这种说法还是暗暗地感到高兴。他说:“可是,大户人家也是来自乡下,他们的根也是在土地上。”
但年轻人机灵地回答说:“是的。但他们不住在乡下。他们要繁衍子孙,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