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蓝色的夜晚》原文及赏析·〔苏联〕

蓝色的夜晚

〔苏联〕叶赛宁

蓝色的夜晚,月色皎洁的夜晚,

我那时是美丽的翩翩少年。

止不住又不可重复,

一切都飞了……远了……过去了

……

心儿在冷却,眼睛失去光泽……

蓝色的幸福,月色皎洁的夜!

(刘湛秋、茹香雪译,选自《叶赛宁抒情诗选》)

【赏析】

叶赛宁在自杀前的两个月,写下了这首《蓝色的夜晚》(1925年8月)。叶赛宁憧憬革命,但对革命的暴力很不理解,也没有真正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时时忧郁难解。在尖锐复杂的文学派别争斗中,终于酿成自杀的悲剧。

叶赛宁出身农民家庭,因家贫自幼寄养在外祖父家里。尽管如此,他仍依恋童年农村的生活。当他面对“月色皎洁的夜晚”,更是无限憧憬了。“我那时是美丽的翩翩少年”,但“不可重复”,不免更添几分惆怅。尤其是当他陷于难以自拔的文学派别斗争中,他说“心儿在冷却,眼睛失去光泽……”是很自然的。他感慨“蓝色的幸福”,但“一切都飞了……远了……过去了……”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感。

《蓝色的夜晚》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诗人把写景和抒情糅合得那么紧密。诗人不是用跳出来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中,用浓郁感情的诗笔写景。

《蓝色的夜晚》对我们深入了解叶赛宁的思想轨迹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把《蓝色的夜晚》看作是诗人的自白。

(陈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