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期待》原文及赏析·〔罗马尼亚〕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3 11:20:56 我要投稿!
《〔罗马尼亚〕·托马·期待》
一只折断了桅杆的小船
被人忘记了, 整天地睡觉;
周围是汪洋的沉默的海水,
在单调的微波上, 它期待着。
它多么渴望风轻轻吹过,
因为它的心感到了悲伤;
寂寞地望着自己的影子,
永远停留在这个地方。
它停在水天交接的远处,
只能隐约地望见海岸;
柔和的天色和深深的海水
在它的身边不停地抖颤。
“我的命运中的自由的风啊,
吹吧, 把我往海岸那儿吹,
或者让我靠近明亮的海岸,
或者让我在岩石上撞碎!”
(孙 玮 译)
《期待》作于一八九七年,当时的罗马尼亚正遭受着外族统治者的压迫蹂躏。诗人将敏锐的诗心和无限的爱国之心结合在一起,为祖国的悲惨处境叹息悲歌。
全诗共分四个诗节,首先写出小船的寂寞和沉默,“沉默的海水”、“单调的微波”。再写出小船的痛苦与悲伤, “因为自己的影子”,“永远停留在这个地方”。如一匹渴望举蹄奔腾的千里马,正忍辱负重地在槽枥之间怒吼长叹。然后写出小船的热望——“渴望风轻轻吹过”,渴望挣脱残酷无情的羁绊。最后小船对自由的热切呼唤和以死相求的坚强决心与意志跃然于纸上,在诗的结尾诗情推向最高潮。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象征成为该诗的主要艺术特色。诗人为他的“一只折断了桅杆的小船”的祖国“被人忘记了,整天地睡觉”之厄运而悲哀,也为它“在单调的微波上,它期待着”的希望而欣喜,更为它的“或者让我靠近明亮的海岸,/或者让我在岩石上撞碎”的悲壮气概而激奋。于是,整体象征便是诗人的祖国——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民族精神的艺术写照。
象征的完美运用造成了“诗含双层意,不求其佳而自佳”的诗美效果。这种弹性美不仅表现在诗行诗节上,而且表现在全诗里。 《期待》不仅可以看作是爱国者的绝唱,而且可以理解为一个遇到挫折、遭受厄运、暂处逆境的强者的心灵衷曲,或者是诗人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人们常常不把《期待》看成是人民渴望民族独立解放的期待,而看作人生对幸福、光明的期待。这就使小船的象征由国家民族的群体抒情变成了单个的人或事物的个体抒情。诗有多层含义,但并不晦涩,这是象征诗的妙处。
另外,全诗的前三个诗节写得比较淡雅、低沉,如泣如诉、催人生情。用词也十分讲究,如“折断”、 “沉默的”、 “单调的”、“微波”、“隐约”、 “深深的”、“抖颤”等词语, 都产生出暗淡的情绪,给人以凝重压抑的情感体验。正是由于低沉的调子才显示出期待光明的迫切,抒情情感的强烈和抒情笔调的微弱产生的明暗对比,使情感层次更加分明,给人造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自由联想,更容易把读者引入诗的氛围中。
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象征派诗歌在西方兴盛的时代。值得赞赏的是: 《期待》一诗却一反象征派诗歌的清规戒律,摒弃了晦涩难懂、笔调消沉、脱离现实的艺术特色,写得意境深邃而鲜明开阔,意味深长又晓畅自然。正如象征派诗歌的先驱之一马拉美所言:运用象征“只要把心灵状态、心灵的闪光很好地加以讴歌,使之放出光辉来,这一切其实就是人的珍宝。”
(王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