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蝗》全文__作者:何飏杉

“唉!”

这是公元1403年(明永乐元年)自八月三日起,从兖州府沂水县的吴县令口中,传出的第三千四百五十七声叹息了。这天是八月十九日。

作为“师爷”的我,还真替老头儿揪心,那么大的年纪了,没能谋到个高位不说,在这么个穷地方当县令偏碰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自我来到县衙的这十多天里,一直看到老头儿茶不思、饭不想,整天望着天上飞来飞去的蔽日乌云长吁短叹,一筹莫展。没办法,那年头人类迷信,认为蝗是神虫,不可捕不可灭,可眼看庄稼一天天被啃噬,全县上下人等心里的焦灼,恐怕把地球温度都提升了两三度。这干瘦老头儿昨日就剩下几根头发了,不知今天下来离秃头又近了几分。

“刘师爷。”县太爷转来转去,总算发话了。

“属下在。”我赶紧站起来,毕恭毕敬地答话。

“给朝廷的告急文书发出去了吗?”

“昨天就派人送去了0”

“……你说从兖州到京城要多久?”老头儿的双眉又纠结在—起。

“一个来回,骑快马也得一个来月吧。”我嘴上答着,心里却在想:唉,谁叫那年头没个什么电话电报传真之类的。

“一个来月……”老头儿又重重叹了口气。

其实,我压根不是那年头的公民,本人乃207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回访者”小组的一员,姓柳名雯,性别女,芳龄21岁。为了探访明朝的一段翔实历史事件,我和陈英、杨明十六天前来到这里接我的同事们的班。我现在的“师爷”这一“角色”,就是由一个个“回访者”轮流扮演的。当然,化装是毫无破绽的,声音也是通过口中的微型调频器调整后发出的,绝对无懈可击。我们这些“回访者”都必须遵守一条铁打的规定:不允许“参与”历史,否则,将被永远流放在“异时空”。

但是,在耳听老头儿的不断叹息和目睹哀鸿遍野的惨象十多天后,我的心动摇了。灭蝗在我们的时代只是小事一桩,跟我同来的陈英就曾攻读生物学,若她肯帮忙,一切只是举手之劳……不行!我赶紧打断这令我在八月里也吓出了冷汗的念头。还是装作看不见吧。

清晨的街巷里很凉爽,可惜太冷清。作物都被蝗虫吃得七零八落,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卖。我突然发现前方离我几十步远的街角有东西在动。瞪了半天,才发现是个小孩子。

“嘿,你干吗呢?”我好奇地走上去。

那个小孩儿听见我的声音,转过身来。他头上冲天的小辫儿活泼地跳起舞来。然而,没等他走出几步,他就“扑”地倒在了地上。

“喂!喂!”我赶紧跑上去抱起他,“喂!”

没用了!他黄瘦的小脸上弥漫着死亡的灰白色,瞳孔已涣散,呼吸己停止。

天地无声。我完全凝滞在这种震撼中,细胞的活力似乎随着怀中这个小孩子生命的流逝一点点地失去。尽管我的身后是初升的旭日和灿烂的朝霞,但也没能再映红这张脸。

半个时辰后,那个小孩的尸体被抬走了。抬他的一个差役说,像他这种年纪的小孩每天都会饿死一两个的。我的心感到真切地生痛。

监视器告诉我,吴县令几天来终于第一次睡着了。控制器也告诉我,我放在县令茶中的那粒“小东西”已到达了他的脑部。我把设计好的图景通过“波”输送给了那粒东㈨。其实那“小东西”是一种定时溶解在人体脑部的生物制剂,控制者可通过“波”控制这种制剂的振动从而控制人类的梦境。

第二天,本“刘师爷”称病告假,县太爷却一大早带领着大批子民出去了。我知道会成功的,陈英是个心很软的女孩子……

“喂,柳雯你这家伙,想害死我啊,你……”陈英一时“家”门,就冲我没好气地喊。

“答应了吗?”看她那模样,八成是答应了。

“你让那老头带了一大帮人跪在路中间那么求我,我不答应行吗?”陈英火气不减,“我就知道是你搞的鬼,还搞什么‘托梦’的把戏。你这家伙,想被‘流放’在这里,永远不回去了?”

“谁说的!”刚睡觉起来的我打个哈欠,“你不说,我不说,杨明不说,这事谁还会知道!”

陈英的眼光投向杨明。

“我发誓我是不会说的。哈,这事我早就想做了,只是没想到办法而已。”杨明举手发誓。

“那不就得了。陈英,你心这么好,技术又这么好,蝗虫就交给你了!”我讨好地笑着说。

“如果不是这十来天里我看到的惨状,才不想帮你呢!”陈英撇撇嘴。

“不是帮我啊……”我争辩道。

“好了好了。喂,柳雯,你怎么托的梦啊?”杨明赶紧岔开了话题,我当然一五一十从实招来……

四个时辰过去了,关在那间古色古香的实验室中的陈英终于出来了。

“这是什么?杀虫剂?”我指着陈英手里的一桶透明液体问道。

“笨!”陈英一扬眉,“这是我以最快的速度培养的一种专门侵蚀蝗虫的病菌。只要有一只蝗虫沾染,这种病菌就会迅速扩散到整个蝗群致其于死地。”

“太好了。”我和杨明喜上眉梢。

“那好,就麻烦你们两位想办法喷洒吧,我该睡觉去了。”陈英挥挥手走掉。

我和杨明趁天尚黑,提着桶到处找最佳传染源。蝗虫没给我们留下什么。最后,我们发现了村东头的几棵柳树。

第三天下午,我在县衙“坐陪”,有人来报县令,大批蝗虫死亡。

“真乃神助我啊!”县太爷听了这消息立刻来了精神。我抿着嘴偷笑。

公元2079年,联合国总部资料库史类室里“嗒嗒嗒”的声音不断,我和陈英在计算机键盘上忙得一踏糊涂。杨明蹑手蹑足地钻了进来。

“喂,你这个漏网分子,看你闲的!”我看见他,气忿地大嚷。

“工作!工作!”陈英也不满地掀起嘴。

“嘘——”杨明作了个噤声的手势,顺手关上门,“别吵,过来看看这个。”

“什么?”我顿时好奇心泛滥,走了过去。陈英也凑过来。“《聊斋志异》呀,”我不屑地说,“这都没看过!”

“不是的,来看看这个故事!”杨明招手道。

“《柳秀才》?‘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陈英念到这里,停了下来,“那不就是上次……那里吗?”

“对呀。”我接着念道:“‘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一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哈!‘状貌修伟’?我扮得有那么帅吗?”我笑着自言自语。

“臭美!‘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即热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机密!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陈英念到这里,跺脚气道:“蒲松龄这老头子不知哪儿道听途说的!谁会打扮得‘高髻褐帔’,像个老太婆一样!也没人请我喝酒啊,还说那种话,又突然不见!无聊!”说罢回到椅子上去“瞪”着计算机去了。

“‘后蝗来飞蔽天日,竞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嘿,你瞧这位老蒲,时间也搞错了嘛,我们灭蝗的时候,蝗虫差点儿没把人给吃了,看他写的……”

“杨明你这小子在嚷什么呢?”组长微愠地探进半个头来。

“没事,工作!”三个人顿时发挥出超级友爱,异口同声回答道。组长摇摇头出去了。

“好险!”杨明呼了口气,压低声音说,“不过,下次真得找蒲松龄算算帐去,叫他把错漏之处一一订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