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壶(外二篇)》原文_作者:钱国宏

李家庄庄口有棵大柳树,遮蔽着一片阴凉;队长的小姨子便做了茶婆,在柳荫下开了个茶场,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李一壶便是茶场中的常客。因为喝茶必尽一壶方离开,故有此绰号。李一壶塾师出身,长一副弥勒佛像,慈眉善目的,见天往茶场里一坐,给大伙讲书:“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是分久必合呀!”一本《三国演义》被他翻成了手纸。喝茶的人便又有了一乐:听古。于是,村人便知道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什么的,每天下工哨吹响后,人们便三三俩俩地聚到柳树下,听李一壶讲古。李一壶挺“惜场”,隔三差五便向柜台里喊一嗓子:“前排座的茶钱,今儿我请了!”间或也有人为他开付茶钱,为的是过把书瘾。李一壶茶品得地道,书也讲得好,听得众茶客如醉如痴,一天不听心里“刺挠”。

大约是过完端午节吧,一连数日茶场内不见李一壶的影子,茶客们便心慌了。第二天便见李一壶早早地来到茶场上为大家说书讲古。人们发现李一壶脸呈茶色,手微抖,几天的工夫人瘦了不少,讲书时不断地擦冷汗。那天的书讲绝了,从早上一直讲到日头压山,茶客们实实过足了瘾!此后,茶场上再不见李一壶。人们便慌了,探事的回来说:“李一壶那天讲完书,到家便趴在炕上,后半夜就死了!”

——原来,那天他是来向茶客们告别的!于是,场中便有人吼一声:“泡一壶好茶!”

“给谁?”茶婆问。

请吃者一指李一壶常坐的位置:“李一壶!”

茶婆和茶客们均一怔;继而便有人抹去脸上的泪花0茶婆擦擦泪,哽咽道:“今天李一壶的茶钱我请了!”

李一壶坐过的位置,连续几个月都有人为他摆茶碗、开付茶钱。

孝子国志

国志是镇上出了名的孝子。说他是孝子,既不是因为他眼下与七十有三的老娘相依为命,也不是因他为了不使老娘受气而赶跑了妻子。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桩趣事呢。

上个月的一天。大清早,国志家的胡同口排了两队人,而且队列性别分明。你若以为是买紧俏商品或赶早市买青菜的那就错了,因为两排队伍的终端指向的是一座砖制的“两室两厅”公共厕所。这回您明白了吧?对,是排队上厕所。排队上厕所不用说,肯定是男一排女一排了,不,身为男儿身的国志就赫然站在女列当中!

最初,国志站在女列排尾,人们只是笑笑:“这小子睡懵啦,还做梦哪!”后来,随着人流逐渐前移离女厕越来越近了,人群才觉出有些异样来。女排中开始有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起来。男排中有几个哥们直冲国志翻眼珠子。

眼见到女厕入口了,国志还夹在女列当中!

这时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有人冲国志骂:“你这人有病啊?吃荤腥也不选个时候!”男排中有人冲国志喊:“哥们,醒醒!你他妈站错队啦!快他妈站过来!”并且有人撸胳膊挽袖子要揍国志。国志的表情也有些异样,焦灼地频频回头朝胡同里望。脖子伸得长长的。

前边的一位妇女已经入厕了,下一个就轮到国志了!这时。国志才红头涨脸地朝队列外侧出一步,欲去不去间站成马步,猛回头,眼睛一亮,发一声喊:“妈!快点,轮到你啦!”

胡同里,徐徐出来一位老太太,双手插在围裙底下。

甭当笑话听,这是真事,不过不常碰见。一位报社的“名记”闻说此事,在报上“忽悠”了一把,不久镇子上便建起了很多公厕,人们再也用不着天天排队上厕所了。可国志的孝道还是被弘扬开来,当作一则民间佳话,在小镇上盛传不衰。

赵七步

那年,赵二爷是队上的生产队长,上管天下管地,权限甚是了得!赵二爷因此整天斜披一件四个兜的外衣,满街筒子逛。任谁见了都得放下活计,点头哈腰,陪个笑脸说一声:“闲哩,二爷!”赵二爷却只用鼻子哼一声,袖手而过。

赵二爷天生爱棋,走到哪儿下到哪儿,且有一手绝活:七步赢棋!曹子建七步成诗,赵二爷七步赢棋!事儿就这么绝!久之,“赵七步”便成了他的大号。凭着一车一马一卒,“赵七步”打遍全村无对手!每每战斗结束,输者总要一竖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赵七步”俨然成了一方神圣,他也颇为自得,赢棋后总要背着手,雄纠纠地腆肚走开,嘴里还哼着小曲:“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咚咯哩咯隆!”

赵二爷62岁那年解甲归田,队长一职让给了前屯的愣头青。没事时,赵二爷依然与人对弈,可奇怪的是,他的“七步绝命棋”不灵啦!十场竟有八场败北!村人见面也不再呼他“二爷”,而是直呼其号:“臭棋娄子!”赵二爷颇感蹊跷:棋艺没退步哇!思前想后,赵二爷猛然一捶桌子:“他奶奶的!”不由得发出一声浩叹!

自始,赵二爷金盆洗手,不再沾棋,久之,“赵七步”也无人再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