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是这样“古典”

和同龄人在一起,我的处境显得极其艰难,因为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称呼我“小古典”。

我原以为:身为女孩子,娴静淑雅本无过错。但一听到他们的语调,一看到他们叫我时的那种眼神,我便觉得“古典”的含义已变得似褒实贬。

提到“古典”,人们总会自然地想起文静、端庄,抑或是优雅、美妙,或是清丽、婉约。然而我的古典却似龚自珍笔下的一枝“曲梅”,实拜父亲大人所赐,淑女未成,却积累了十几年的忧伤。

父亲其实很“古典”,要求我坐要优雅端正,行要似杨柳扶风,吃饭要规矩含蓄,不准口含食物说话……记得好几次,我一出门撒腿就跑,不料父亲的“炸雷”一下子就在后面响开了,似乎我的腿连着炸弹的引线,一开跑就引发了一般。如此的教导,我早已被“熏”得变了颜色。

夏雨冬雪,春花秋月。如此的景致,如此的大好时光,本应是作为孩子的我尽情玩耍嬉闹之时,然而我只能窝于“牢笼”,囿于庭院,远听伙伴们畅快自由的笑声,对空长作孤零凄怆之叹,呜呼哀哉!

亲情,本是人世间最平常、最幸福的感情。未古典之前,咱是“热情过度”,见人打招呼,张口叫得甜。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相处融洽,其乐融融。古典之后,言轻语慢,时不时掏出手帕,擦擦额头,拭拭“香汗”(不知是否真有),弄得爷奶叔伯满脸狐疑,不知何为。其实,若我真正入了角色或许会来一段黛玉悲秋。“古典”的我渐渐疏远了亲人,不知他们会如何逃散?古典啊,面对你,叫我如何作欢颜。

我从不爱张扬,不管是缺点还是优点。同学们激烈雄辩,我矜持地在一边旁观,难免被狠剜几眼。然欲插嘴,却似狐狸吃刺猬,无从下口。运动会上,锣鼓齐鸣,喊声震天,唯独咱声细音软,相信那跑第一的冠军若听到咱的“叫喊”,非得倒数第一。

后来,我真有些不堪其苦,便与父亲郑重座谈。针锋相对时,父言:你这孩子错误领会精神了。我一下子汗颜,决定痛改,然习惯已成自然,想说抛弃,很难很难。

父言:不是古典惹的祸,是这丫头“红楼”看得过多,矫枉过正了。

现在的我,一时似与“现代”无缘。无奈中,我求圣问贤:我何时才能不再这样“古典”?我的“古典”怎样与现代携手并肩?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