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笔记700字

【第1篇】

传承画卷,书写真情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题记

秋雨是位文采、学问、哲思、演讲家,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他在自己处于巅峰时,毅然辞去一切职务,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淹没的重要遗址。又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一系列重要文化遗址,是至今全球唯一一个全部抵达现场的人文学者,正如他自己所言:“漫漫岁月间,浪迹宇内,周济天下,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

牌坊这个故事,它深刻揭露了牌坊与坟墓的秘密,面对女孩的婚事,父母无力反驳,请另一种方式解救女儿,父母们的嚎啕大哭,不是因为女儿死了,而是因为毕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牌坊”立的不是人,而是一种思念。这些牌坊是山川之玄,岁月之谜,他们无痕无迹,无符无字,确定天地铭记。而这些女子,他们是大地,还在沉睡时悄悄出现的熹微晨光,他们在一个又一个山村解放人们的思想,更是招收女学生,希望他们命运不要像他们那般多舛,每个部门灰尘的面孔后都有一个不懈奋斗的灵魂,解冻在四处潜行的安静中。

莫高窟也是中国文化精髓古迹之一。佛教起源于印度,进入中国后,石窟造像艺术将其融入,中华世俗文化得到发展,而莫高窟则与中华历史接通了血脉,甚至成了一部由坚石雕刻的历史,莫高窟则为经典。

莫高窟则是种信仰,是活着的生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她被人爱着,敬着,甚至为此付出生命。洞窟中的一切是不重复的,也是不刻板的。真正的欢乐,不可能重复。正如真正的人性。容不得刻板。唐代洞窟中的春风浩荡,万物苏醒,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能不让人向往?莫高窟因生活而沉默,也许也是因为他沉默的原因吧!他也曾遭受过冷落与伤害,他并没有抱怨,仍然端庄着,微笑着,苦涩着,牺牲着……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愿你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

《文化苦旅》让时间和文字在一个又一个的老庭院中厮磨,成为无数华人家庭三代人共同的灯下话题。金庸先生说:“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余秋雨先生也曾面对非议,也曾自暴自弃,但一朝顿悟,重新拾笔,执笔,振笔,纵笔!这何尝不是我辈青年人的态度,热爱自己的“笔”,更热爱自己的信仰!

青春如火,如火如荼,我们何尝不来一场精神上的文化苦旅?面对历史的事物,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愿你我背负星光,不畏前程。世界以痛吻你,愿你报之以歌!

【第2篇】

焚膏继晷青云志,薪火相传民族魂——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新时代的号角杳杳响起,五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伴随着幸福与和平的钟声就此凝集沉淀。大国泱泱,大潮滂滂。厚重的中华文化仿若一位飘飘欲仙的隐者,以独特而久远的魅力萦牵着世人的目光。心怀对民族之魂的敬畏与崇爱,手捧这本《文化苦旅》,我踏上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循迹之路。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也许正是饱含对中华文化的一片赤诚之心,余秋雨先生才执着于走遍数十万里公路,致力于探寻无数奇珍秘迹,将独特的考察经历和深刻的人生体悟凝聚在这真挚醇厚的字里行间,最终铸就几代共鉴的鸿文经典。都江堰急流浩荡,莫高窟清冷广袤,阳关雪温婉剔透,天一阁高耸无言……透过《中国之旅》篇章,我深刻体悟到沉静安然的古迹背后那无法抹去的历史的烙印。品味《世界之旅》,置身于南洋孤岛,北欧夜车,雅浦扁舟,鲜活的文化浪潮奔涌而来,在全球广角下展现中华民族的栾羽,更令我坚定了作为中华儿女独有的文化自信。再忆《人生之旅》,我了解到巴金、谢晋、黄佐临等文化大师别样的人生经历,在榜样的驱动下树立了时代使命感……

文化梦,民族魂。往昔的华夏大地或清冷,或繁华,或寥落似星火,或雄壮如战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积淀,几千年的是非早已是过眼云烟,而今唯有“文化”二字,在历史的召唤下,凝成光阴的结晶,薪火相传,万世不息。

揆诸今世,“国潮”“汉字热”“孔子学院”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结合现代特色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仙风道骨、不染纤尘的历史坟籍更是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奇闻轶事、朗朗上口的动听歌曲、生动精彩的影视作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轨,获得一众认可和追捧。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科技先进、生活殷实的新时代,中华文化注定会以不凡的姿态登上更高的山峰,开拓全新的沃野。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寒窗坐呜呃。”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当今青年更应继续接棒,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尽一份力,发一点光。从当下出发,努力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建设正确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忧患意识,积极承担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再次,我们应充分调动个人乃至集体的创造力,为文化精髓创设新鲜的土壤,让历史传统具有时代风骨,并为更多人所了解和推崇。《幽梦影》中写到:“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断崖绝壑,玩乔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头巾褦襶,章句腐儒之所知也。”文化传承亦是如此,既然捧着一颗心来,就应甘做“赤子”,不惧困难,不畏非议,坚信集腋成裘,功不唐捐。

“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品读一段段文字,我终于领会何谓文化,何谓苦旅。我愿化作日暮下的孤鹜,穿梭于历史的天空,欣赏落霞秋水交相辉映,静候文化星光璀璨夺目。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