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有肉”的鲁迅
作者:张子怡 时间:2021-04-05 11:37:25 我要投稿!
“有血有肉”的鲁迅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在我学生生涯中,学先生的文章多在初中学段,当时就感觉他的文章太难懂,明明写的是景,老师解说成人和各种精神,明明写的是人,老师解说的是社会环境。搞得我们是云里雾里,就算是考试,心里也默默祈祷着劈开周树人的文才好。如今,鲁迅先生的文章见得多了,他稍微有了些感触的墨水。
他挺直的鼻子下横着一条如同进修草丛般的胡子,他能叫稍见分明有些许的瘦弱,眼神就如一潭不动的水,一般沉静,阴郁,再加上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平头就让我觉得先生有着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和一种不怕牺牲的猛士精神,就如同教科书式评论一样——他对死亡一是一种淡然的态度,向死而生!
对死亡的畏惧乃人之常情,从古至今都有着长生不老的憧憬与实践,从前道士炼丹修仙求长生,如今生物学家研究基因求不老,那么鲁迅他果真 对死亡毫无畏惧吗?有人说肯定不怕,因为我们的教科书善塑造一个大义凛然的,面对敌人的白色黑色黄色各种色的威胁,仍然屹立不倒的坚毅的鲁迅形象。
鲁迅的作品写到很多死,有长辈的.同辈的还有晚辈的。有的死写得极其残酷,如刘和珍君的死:“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有的写的毒辣,如亥革命者不过是一枚人血馒头。在这些死亡面前,我们感受到的鲁迅对死亡的麻木镇定,便揣测他早已将死亡看破,才会这样淡定从容。但教科书又骗了大家。其实,鲁迅他很怕死!
他怕自己死,所以才会在白色恐怖时“破帽遮颜过闹市”般不顾颜面的逃亡;在他自己病重快要死亡时写过一篇文章《死》,说自己还有很多文章没做,有许多书稿没编,那就抓紧时间做罢。若他真如教科书中所言那样对死亡已是淡然,那为什么会不顾 颜面地逃亡呢?文人的风骨,中国人的风骨此时在哪里呢?若他真如教科书中所言那样对死亡早已看破,那为什么要专写文章说自己的死呢?将死之人,怕死之人才会如此珍惜余下的时间,珍惜时间,不也是对死的一种怕吗?
他怕别人死。在军阀时期他竭呼吁不要请愿,不要去送死;国民政府时期,广州清党,他惊呼一辈子也没见过于这么多人,自称“吓得说不出话”。他的《父亲的病》文末也这样写道,“这是我对父亲最大的错处。”这不仅仅是后悔。也是他对死亡的畏惧。还有我们学过的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文中大都写的是阿长死前对自己的好。结尾却显得尤其悲伤:“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心!”我们知道,鲁迅向来反对迷信的。但在此时,为怀念家里的下人,也将祝福托付于迷信的“地母”了,如果鲁迅对死大义凛然,对死充满义无反顾,应该不会显露出这温柔的一面吧!
如果非要给鲁迅一个教科书式的总结的话,那我想“他有血有肉“这一句得加进去,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正确认识鲁迅精神、鲁迅思想、鲁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