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26 17:35:38 我要投稿!
一.说教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性教学,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探究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所蕴涵的深意。
六.说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教师:准备洪水暴发的视频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七.说课时安排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八.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桥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该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桥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一导入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字、句子,多读几遍。
2.开火车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词读音。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三)课件创设情境,感悟洪水猛烈
课件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山洪会怎样?(慌乱、恐惧、不知所措、逃命)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3—6自然段,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1.再次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多么可怕的洪水,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看到的山洪暴发的情景。
2.书中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划出突出洪水猛烈的词句,感悟感悟。
3.交流句子,指导入情入境朗读 。
出示短句子例子,再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短句子,让人感受请情况危急。 (把学生的描述和书中的描述形成对比,相机点拨使学生明白用简单句段,用比喻、拟人描述能渲染气氛)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过渡: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已经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与人们的恐慌,在这危急时刻,我们看看村民拥戴的党书记留下的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想想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划出你有感受的或者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
2.学生交流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可能会汇报:沉着、冷静、勇敢、舍己为人、深受爱戴、尽职尽责、不徇私情)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3.学生交流有感受的或者感动的句子,师相机指导。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行为。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师重点点拨以下句子:
(1)出示: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盯”是什么样的眼神?坚定、沉着。这么多的人,乱哄哄的,拥向桥,即将失去生命,这多么可怕,我们的老汉此时此刻像一座山一样不说话,心里是多么焦急,多么担心啊!老汉心里会想些什么?)
(2)出示10自然段(在危急情况下,用短句合乎情理。如果老汉此时不喊,那么窄的桥,那么拥挤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危险面前,党员要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虽然沙哑,可感叹号表示传出来的声音像大山一样坚定。)
(3)出示11、12自然段(师质疑党员也是人,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说明党员要保护群众,为群众着想。)
(4)出示15自然段(为什么凶得像只豹子,“揪”说明形式危急,是党员就该先人后己。再次让学生体会党员就该留在后面,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5)出示22自然段(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动,教师相机指导。(指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
(五)再评老汉,聚焦父子。
同学们,在抗争中,老汉与小伙子之间发生的一幕一定让大家难以忘怀,老师已将相关自然段呈现,自由读。
1.师范读24—27自然段 。
2.出示15、20两个自然段,比较,质疑老汉前后举动有什么矛盾吗?老汉爱不爱儿子?从字、词中体会老汉爱儿子,更爱村民,把村民的生命看得比儿子的生命还重,把群众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通过对老汉的再评,为理解课题含义做铺垫)
(六)评读课题,升华感情。
1.桥给人以逃生的希望,是不是有了桥,村民就一定能逃生?
2.生回答,师总结:对,不是,老支书是真正连接生命的桥,这是党员联系群众的桥。(由于在交流感动的句子时,反复强调党员和群众,使得此时理解含义水道渠成。)
(七)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作者笔下的老汉感动了乡亲们,也感动了每一个人,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崇高的心灵、美好的言行,架起一座爱心桥,友谊桥,成功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抄写你感动的句子。
3.写一写父亲的揪和推的内心世界或者儿子的瞪和推的内心世界。
4.进一步搜集优秀党员的故事。
(八)板书
桥
老汉 (生命桥、爱民桥、连心桥)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