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28 13:02:17 我要投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克隆牛”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旧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法则。
5、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尝试练习
充分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克隆”,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层,总结方法
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层,巩固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设置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教材(自主练习第三、第四、第六、第七题等)提供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课时安排: 本内容共安排2课时
五、说教学程序
第1课时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二)创设情境,引起回忆。
1、师: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在克隆技术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2003年克隆牛的后代健健和壮壮也顺利出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2、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们能发现什么信息?
生:健健出生时,胸围是0.77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比健健多0.03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壮壮的胸围是多少?
师:了解了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胸围,你们还想了解他们出生时的其他信息吗?
出示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其他情况记录:
体长 | 身高 | 体重 | 管围 | |
健健 | 0.72米 | 0.76米 | 38千克 | 1.25分米 |
壮壮 | 0.76米 | 0.79米 | 38.4千克 | 1.3分米 |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壮壮比健健体长长多少?
生2:壮壮和健健的体重一共重多少?
……
(三)、自主尝试,明确算理。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好!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的成果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2、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小组代表板书出自己的算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评论。
生1:我们用是口算,0.77米就是77厘米,77厘米加3厘米就是80厘米。
生2:我们用的也是口算,3厘米就是0.03米,0.77米加0.03米就是0.80米。
生3:我们用的是竖式: 0.77
+ 0.03
0.80
生3解释:3厘米就是0.03米,从百分位加起,百分位相加满10 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相加得8,再加个位是0就写0,最后点上小数点。
师:对于她的讲解,谁还有想问的吗?
生4: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师出示另一学生的算式:只有数位相同,他们才能直接相加,对齐小数点就对齐了数位。
分 厘
米 米
0. 7 7
+ 0. 0 3
0. 8 0
总结梳理结论: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3、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4、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面对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这个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四)、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
1)填一填:P89(1)
2)计算并验算
26.81+5.29= 1.92-0.71=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P91(13)前两个
2、走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主练习提供的与生活相关的)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 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0.77+0.03= (米) 0.76-0.72= (米)
0.77 0.76
+ 0.03 - 0.72
————— ———
0.80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