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说课稿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30 07:00:12 我要投稿!
一、说教材
西方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北师版教材第七册第九单元正是以音乐为主题的一个单元,《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课文详细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实现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社会价值,是一篇说明经典音乐作品的记叙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表面是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其实它激发着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奋斗。文章汇集了大量的有关《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背景、传唱等信息,并作了准确精当的阐述,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喜爱和唤醒世人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整篇文章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描绘着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画面,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
二、说学情
1、学习能力:学生能按要求进行预习,解决生字、新词。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喜欢朗读。2、认知能力:对于刚上四年级的他们而言,由于阅历有限,情感认知上受时间的限制,要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一深奥、深沉的民族情感是不容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从多种渠道学习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三、说教法学法
我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背景渗透法:这篇课文牵扯到了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建国初期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四年级的孩子对于这些遥远、厚重的历史认识不是很深刻,这样难免会在理解“最强音”的时候不深入。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料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最强音的。
2、情景教学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图片、音乐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3、多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个人读、师生配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充分发挥。
4、合作交流:同桌合作、师生合作。如:在中国的土地上,抗日烽火连天,都有哪些战斗的诗篇呢?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生生,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得到升华,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理解。
多种形式的教与学能使学生在优良的教学情境中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四、说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着力体会音乐的创作历程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的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重点)
3、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难点)
4、查找资料,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抓关键句,体会思想感情——自读自悟,完成练习——激情拓展,升华主题”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听《义勇军进行曲》。
2、每当听到这雄伟、激昂的国歌时,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
指名汇报:国歌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
[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三)品读课文,抓关键句,体会思想感情
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1935年,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屏幕显示,关键词由小变大)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苦难啊?请看吧!(播放图片)(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的土地上胡作非为,烧毁房屋,抢走财产,最可恨的是成千上万无辜的老百姓被残杀,他们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多少无家可归的老乡被迫远离家乡四处流浪。面对如此惨无人道的敌人,你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你想对在战火中挣扎的人民大声呐喊什么?这些不屈与反抗的激烈情绪充斥着田汉的心灵,他为此写下了这振奋人心的歌词,(出示歌词)后来这歌词又传到了聂耳的手中。
2、(出示图片)大家看,图上的是谁?(聂耳)他在干嘛?(拉小提琴)请大家拿起笔,把聂耳谱曲的有关语句画出来。你画的是那几句?(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每一个音符中。)什么是倾注?(出示屏幕文字)把什么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人们家破人亡,流利失所,请听当时人民悲惨的哭诉吧!(歌曲《松花江上》)
[设计意图:由于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多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年代比较久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在理解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图片以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图片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以及人们家破人亡、流利失所的场面都能更加直观的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人民、憎恨侵略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当时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
3、聂耳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也听到了人民的哭诉,他要用歌声唤起人们的斗志。(指导朗读)因此,他一会儿怎样?一会儿?一会儿?(再齐读)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师范读)谁也愿意读一读这第二句?齐读
4、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谱成了,让我们一起轻声哼唱这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吧!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这首歌坚定有力,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设计意图: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歌唱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在之前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图片的激发,朗读的引导,学生心中那股对祖国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已经到了需要抒发的时候了。在唱《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歌词的深刻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5、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一个前进,又来一个前进,再一个前进,还有一个进,一次重复,又一次的重复,再一次的重复(多媒体出示)这是为什么?
6、(在黑板上贴地图)看吧!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中,在这中国的土地上,抗日烽火连天。都有哪些战斗的诗篇呢?课前大家查找过有关资料,每一次战役,每一个战斗都各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吗?(总结)正是这《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华人民的斗志,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挖掘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经典的战役、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已经对此有所了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后,再让他们讲这些故事,一方面利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自读自悟,完成练习
1、后来,这首歌为什么被定为国歌?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
(出示填空)①1935年7月,这首歌传遍了( ),成为( )。
②1940年,这首歌又传遍(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 )。
③1949年9月,全体政协委员一致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 )。后来,被正式定为( )。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设计以上题型,学生能清楚明白的知道这首歌的传唱以及怎样定为国歌。]
2、同学们,在定国歌的过程中,专家们曾今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有过争议,是我们的周总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说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联系实际情况谈谈你的想法。(生自由谈)
师总结:在当今我们国内分裂势力猖獗。如:以达赖为首的西藏独立势力,以热比娅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以及台独势力。国际形势复杂,一方面我们国家在南沙群岛、西藏边境、钓鱼岛还存在领土纷争另一方面以美、日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还妄图阻挠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所以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就好比一台庞大的机器,我们就是其中的螺丝钉。我们就应该各尽其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事情,对于同学们来讲,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茁壮成长,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谈更能体现出在和平年代应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五)激情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国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奋起反击,抵抗外辱的最强音。在现今我们祖国处于危难险重的时候,在我们国家取得巨大荣誉和成就的时刻,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方式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家能举一些典型例子吗?(生自由畅谈)
师总结: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中国加油!四川加油”!2008年奥运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夺得金牌,会场里奏响了国歌,运动员流下激动的眼泪。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实现了我国在太空的行走。这一步跨越,独步寰宇,这一刻历史,铭刻辉煌,这一刻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2、全体起立,配乐齐唱国歌,再次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畅谈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再次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升华主题,突破难点。]
七、说板书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高昂激越 振奋人心
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本课教学采用了大量多媒体教学所以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