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文观止·潮州韩文公庙碑》译文与赏析

潮州韩文公庙碑

北宋·苏轼

【题解】

这是一篇创作于宋代时期的散文,是苏轼于元祜七年(1092),在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后,替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古代的碑文,包括庙碑和墓碑,是一种习见的文体,它是刻在石头上的文章,一般是记述人物的生平、术业、政绩。本文则较全面地概括韩愈的主要事迹,并提出比较恰当的评价,有“千古奇观”之称。

【原文】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11],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注释】

[11]参天地之化:指与天、地一齐化育万物,并立为三。

【译文】

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百世宗师,一句话就能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都是由于他们能够和天地化育万物相等同,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出生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死亡也是有缘由的。所以,申伯、吕侯是山神降世,傅说死后化为天上的星辰,这些古今传诵的事是不可否认的。

【原文】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12],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注释】

[12]幽:指幽冥之处。

【译文】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至大至刚之气。”这种气,蕴藏在寻常的事物之中,而充溢在天地之间。突然遇到它,则王侯公卿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楚这样的大国也会失去他们的富强,张良、陈平也会失去他们的智谋,孟贲、夏育也会失去他们的勇气,张仪、苏秦也会失去他们善辩的口才。是谁能让它有这样的本领呢?它一定有不凭借形体而自立,不依仗力量而自行,不依赖生命而存在,不跟随死亡而消逝的东西。所以有这种气的人在天上就化为星辰,在地上就成为山川河流,在阴间化为鬼神,在人间又变成世人。这些都是很平常的道理,不足为怪。

【原文】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13],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14];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注释】

[13]麾(huī):同“挥”,指挥,号召。

[14]“道济”句:提倡儒道以拯济沉溺于佛道思想的人们。济,拯救。

【译文】

自东汉以来,儒家之道衰败,文章凋敝,各种异端学说相继兴起。虽然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盛世,出现了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相的辅佐,但是仍然不能扭转局面。唯有韩文公以平民身份挺身而出,谈笑之间挥手号召,天下人纷纷跟随他,使思想和文风纳入正道上来,这距今大约有三百年了。韩文公的文章振作了八代衰颓的文风,他提倡的学说拯救了沉溺于佛道的天下人;他的忠心触怒了君主,他的勇气制服了三军主帅,这不就是与天地化育万物,与国家盛衰紧密相关而浩然独存的正气吗?

【原文】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15]。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16];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注释】

[15]伪:人为的事物。

[16]豚鱼:豚,指小猪,这里泛指猪。古人认为为人讲求诚信,即使对小动物也不能欺骗。

【译文】

我曾经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没有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只是天道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人的智慧可以用来欺骗王侯公卿,但却不能欺骗纯真天性的小动物;人的力量可以用来夺取天下,但却不能夺得普通男女的忠心。所以韩文公的精诚之心,能够拨开衡山重重的云雾,但却不能使唐宪宗迷途知返;能够驯服残暴的鳄鱼,但却不能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取信于潮州的广大百姓,使得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但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中得到一天的安宁。这大概是因为韩文公所能够做到的是尽天道,而他所不能做到的是屈从人事。

【原文】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17],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8]。”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19]。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注释】

[17]笃于:忠实于。

[18]“君子学道则爱人”二句:表现了孔子提倡礼乐教化的政治目的。

[19]艰:这里是不方便的意思。

【译文】

当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文公派进士赵德去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学者们开始重视文章礼仪,并且影响了当地百姓,直到今天,潮州号称是最易治理的地方。孔子说得真不错:“君子学了礼仪道德就有仁爱之心,百姓学了礼仪道德就容易驱使。”潮州百姓侍奉韩文公,每顿饭都要祭祀,遇到水旱灾害、疾病瘟疫等有求于神灵的事情,一定会向他祷告。韩文公的庙宇建在刺史公堂的后面,老百姓进出很不方便。前任太守想请求朝廷另建一座新庙,但是没有实施。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到这里做知县。他上任后,凡是用来培养世人、治理百姓的措施,一律以韩文公为榜样。在百姓们对他的治理心悦诚服后,他就发出号令说:“愿意重建韩公庙的人就听从命令。”百姓们都欢呼雀跃地去参加修庙。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内新庙就建成了。

【原文】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怆[20],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注释】

[20]熏蒿凄怆:祭祀时引起凄怆的感情。熏蒿,指祭祀时香气缭绕的样子。

【译文】

有人说:“韩文公离开京城万里之远而谪居潮州,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回去了。如果他死后有知,明显是不会眷恋潮州的。”我说:“不是这样的!韩文公的神灵在人间,就像水在地下一样,无论到哪里都有。但是唯独潮州人信奉深切,思念无限,在祭奠时升腾的香雾中,人们悲怆凄凉,仿佛见到了他,就好像凿井时见到了泉水,却说泉水只在这个地方,哪有这种道理呢?”

【原文】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为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21],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22]。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23]。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24],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25]。

【注释】

[21]抉:挑选。云汉:指银河。天章:天上的彩云。

[22]下:降下,作动词用。秕糠:比喻异端邪说。

[23]“灭没”句:形容张籍、皇甫湜像倒影一样容易灭没,不能仰望韩愈日月般的光辉。

[24]祝融:传说中的火神。先驱:早已逃走。海若:海神。

[25]翩然被发下大荒:韩愈曾有诗句:“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麒麟。”苏轼用此语,表示希望他下来享用祭品。被,同“披”。大荒,原指传说中极远的地方,这里指人世。

【译文】

元丰元年(实为元丰七年),皇帝下诏追封韩文公为昌黎伯,所以匾额上写着“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求我把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于是我又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来悼念韩公。诗的词句为:

昔日里您乘着飞龙遨游在白云乡,亲手在银河中挑选天上的云彩,织女为您编织锦绣衣裳。您乘着清风飘游来到帝王身旁,下降到人间是为扫除混乱的俗世异端。您西游咸池,东过扶桑,连草木都享受着您的灿烂光芒。您追随李白、杜甫,同他们一起翱翔天空,使张籍、皇甫湜汗流奔跑也赶不上你,您的光辉让人不敢仰望。您疾书奏章,抨击佛学,讽劝君王,被贬潮州,您游历南海,路过九嶷舜墓,凭吊女英、娥皇。到了潮州,祝融为您开路,南海的怪物都藏匿起来。您为民除害,赶走蛟龙、鳄鱼,如同驱赶羔羊一样。天庭少了人才,天帝心中悲伤,派遣巫阳高歌下凡招您回天堂。潮州百姓杀牛宰鸡,献上美酒,请您品尝火红的荔枝和嫩黄的香蕉。文公啊,您不肯稍作停留,让我们泪下如雨,请您飘然下降享有祭品吧!

【评析】

传统的碑文以叙事为主,本文却以议论为主,叙事通过议论引出。

文章前半部分写“庙碑”,列举了多位古代圣贤,说明他们能够扬名后世的原因,虽然没有论及韩愈,却已经暗示韩愈是一代圣贤,在文学、儒学以及政治才能方面给予了韩愈高度的赞扬和热情的歌颂。后半部分写“潮州”,主要讲述韩愈在潮州的政绩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碑文连用四个排比句,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来盛赞韩愈在道德和文章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政绩。末尾部分,交代了修庙立碑撰文的时间,并作诗赞美。

在文中,苏轼对韩愈的一生,尤其是对韩愈在思想文化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苏轼认为韩愈的这种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由于他能替天行道,而不会媚世阿俗的缘故。

文章感情充沛,写得很有气势,将议论、描述、对话、诗歌等多种手法熔铸于一炉,加上错落参差的句子和音调铿锵的语言,使文章十分生动而又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