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刻意》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0 10:56:11 我要投稿!
《庄子·外篇·刻意》原文鉴赏
(解题)本篇取篇首句“刻意尚行”的首两字以为名,并不代表本篇的内容,只是当时取篇名的一种习惯。
主旨在于讲求养生之道,概括起来主张恬淡无为,守神不亏。
原 文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一)。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二),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三)。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四),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五)。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解 说
(一)“为亢而已矣”:“亢”是高亢,带有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意味。但从所举情况看,这类人虽也愤世嫉俗,却非与之对抗,尤其不会由于不满而自我牺牲,只表示一种高洁而已。而下文有言“不刻意而高”,“高”正是其心态,可以推定“亢”乃“高”之误,因“高”字下部漫漶之所致。
(二) “此平世之士”: “平世”的意思,不如文中的“离世”、“非世”、“避世”明显,疑为“并世”之误字。“并世” 与世相谐和、即与现今社会合作之意。
(三)“无为而已矣”:“无为”为道家最高理想,此“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的人,不足以当之。观下文“无江海而闲”句,此处当用“闲”字,句当为“为闲而已矣”。是误“闲” 为“无”,又以“为无”不词,而倒置为“无为”。
(四)“此道引之士”: “道引”即导引,是一种摇筋骨、动肢节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五)“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淡然”和“无极”,从词性看,都是形容之词,或者是“淡然”形容“无极”,或者是“无极”形容“淡然”,其意却都难协,其间必有舛误。实则“无极”乃是“无为”。“淡然无为”,以 “淡然”形容 “无为”,于意至洽。且只有无为,才当得起“天地之道,圣人之德”。“极” 为 “为” 之误。
语 译
严格克制意念,行为端正,不与世俗同流,唱高调,发牢骚,不过表示清高也就是了。这是躲在山谷的先生们、不满现状的人、自我残害的人们喜欢做的。口讲仁义忠信,身行恭俭推让,不过表示修身自好也就是了。这是与现今社会合作的先生们、教育人的人、四处奔走的学者喜欢做的。讲求大的功业,树立大的声名,奉行君臣之礼,明确上下之分,不过为了治好国家也就是了。这是在朝廷做官的先生们,尊奉君王、使国家强大、致力于扩大疆土的人们喜欢做的。靠近大片草野,住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与世隔绝以钓鱼为乐,不过悠闲自在也就是了。这是安身在江海的先生们、逃避现实的人、闲来无事的人们喜欢做的。有紧有慢地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像熊那样挂起,像鸟一样地伸腰,不过为了多活几把年纪也就是了。这是讲求导引的先生们、保养体魄的人、追求彭祖那样长寿的人们喜欢做的。假如可以不克制意念就能清高,用不着仁义就能洁身自好,不必建功立名就能治好国家,不需要退居江海就能悠闲,不用导引就能活大年纪,那就什么都可以忘掉,什么都可以拥有。恬淡无为各样好事便都随之而至。这是天地的大道、圣人的品性啊!
原 文
故曰:夫恬惔寂漠(一),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二)。故曰: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三)。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 悲乐者,德之邪; 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 不与物交,惔之至也; 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四)。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解 说
(一) “故曰: 夫恬惔寂漠”: “故曰”本段前四个“故曰”均表示新起一事,用如符号。“惔” 同淡。
(二) “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平”先辈以为“本”之误,是。当从。
(三) “故曰: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 学者多以为“故曰”之“曰”衍,“休休焉”应是“休焉休”,句为“故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是。当从。
(四)“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显然这是两个排比句,是排比句句法就该一致,实际不一致。因为《淮南子·精神篇》作“精用不已则竭”,有的学者便以“劳劳则”三字衍。但何以衍此三字?无以为说。实则三字非衍,而是“形劳而不休则弊”后脱漏与“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相当的“弊则□”三字。其不能确定之字,可能是“衰”字。
语 译
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根本,道德的本性,所以圣人止息,止息就简单随和了,简单随和就恬淡了。简单随和恬淡,忧患不能侵入,邪气不能袭扰,因而品性是完整的,精神也没有亏损。再: 圣人的产生是天的安排,死是物的一种变化。静止和阴是一样的品性,运动和阳是同样的流转。不为了幸福而争取,不为了祸事而逃避,有感才去应和,推动才去行动,在无法规避而后出头。排除智谋和旧有的东西,按照天的规矩办事。因而没有天灾,没有事物的拖累,没有人的不满,没有鬼神的责罚。活着仿佛寄托,死去仿佛休息。没有思虑,没有计划,发光却不事照耀,守信却不予期许。睡下不做梦,醒来无忧愁,精神是纯正的,魂魄是旺盛的。虚无恬淡,正好合于天然品性。再: 忧伤和快乐,是品性的扭曲; 欢喜和愤怒,是大道的越位; 爱好和厌恶是品性的毁损。所以,心头没有忧伤和快乐,是最好的品性;执一而不动摇,是最好的静; 与世无争,是最好的虚; 不和外界接触,是最好的淡; 没有任何抵触,是最好的粹。再: 身体勤作而不休息就会疲弊,疲弊了就要衰弱; 精神用起来没有休止就会疲劳,疲劳了就要枯竭。水的本性,没有杂质就清澈,不加摇动就准平,淤塞了就不流,也不能清澈,这是天然品性的表现。所以说: 纯正而没有杂质,静止执一而不动摇,恬淡而无为,行动依照天的规律,这是保养精神的方法。
原文
夫有干越之剑者(一),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二),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三)。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四)。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解 说
(一) “夫有干越之剑者”: “干” 周代吴国的别称,与越国同产好剑。
(二)“精神四达并流”:“精神”一般用作一词,以与“物质”相并立。但从本文的文字看,“精”与“神”多是各自单提,显系二事,当以“精之神”来理解。“神” 有本质之意。
(三)“其名为同帝”:“同”非是等同,而是混同或混一,且用为专词,如《马蹄》“是谓同德” 即此用法。谓之为“帝”,以与“神”相称合。
(四)“纯素之道,唯神是守”:“纯素之道”即获得精通之道,也就是无为之道,这是真人的品性。其要旨即在“唯神是守”。干越之剑的比喻,就是说保护精之神。
语 译
有人收藏吴越生产的好剑,装在特制的剑匣里,不肯使用,宝贵极了。精之神四处分流,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上顶到天边,下盘伏地下,化生万物,却描画不出它的形象,它的名字就叫混一的帝王。达成纯素的方法,就是要把神保护好,保护好不使缺损,与神就合而为一。与神合一精就畅通了,就顺合了天的秩序。俗语有过这样的话:“平常的人重利,廉洁的人重名,有才干的人崇尚志气,圣人重视精。”所说的素,就是不掺有什么杂质; 纯,就是不使神有所亏损。能够做到纯和素,就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