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杂卦 《周易》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注释〕

《比》乐:比卦卦义为辅佐君主,受到任用,得到俸禄,故乐。《师》忧:“师”为军队,转义为战争,担忧战败。与:给予。“与”和“求”都是对民而言。见:通“现”,指物初生而出现于地上。蒙:萌发。按高享言,“灾”前当有一“不”字。此“不”字已误入下句“《萃》聚而《升》不来也”中。轻:通“劲”,意为强。贲:饰。无色:装饰用色彩太多,等于无色。兑:悦。见:通“现”,意思是为他人欣赏就能受到任用。巽:在巽卦爻辞中意为伏,这里表示隐居。故:事。无故:《象传》解释随卦卦义为休息。饬(chì):整治。《象传》解释蛊卦为“振民育德”。晋:晋卦卦象是日出地上。明夷:明夷卦卦象是日入地中,象征贤人受罚。诛:这里意为罚。遇:这里意为“遏”。睽外:《序卦》解释睽卦言人离家在外。此句字序有误,当为“《旅》寡亲”。离上:离为火,火势向上。坎下:坎为水,水向下流。履:在地上行走。不处:不停在原地。需:这里意为驻足有所等待。归:女子出嫁。待男行:等待男子亲迎而行。决:决定。忧:当读为“消”。

(施忠连)

〔鉴赏〕

《杂卦》与《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序卦》、《说卦》构成《易经》的“十翼”。《杂卦》是“十翼”的最后一篇,也是其中最简短的著作,仅以寥寥二百多字概括《易经》的全部内容,一般以一、二个字概括一卦的主旨和特点。它不依照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次序,而是错综交杂各卦讲说其意义,所以称为“杂卦”。此文看起来虽然“杂”,但也有规律可循。文章差不多都以二卦为一组,比较它们的卦义。文中大过卦以上并论的二卦都是对立卦,但是符号成对立形态的二卦前后排列顺序往往同今本卦序、因而也就同《序卦》相反,这大概是为了押韵的需要。全篇都用韵文,便于人们记诵卦名和卦义,这可能是它能够保存、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解说卦名和卦义的时候,《杂卦》对于经意、《彖传》、《象传》和《序卦》各有所取,既继承了它们的思想成果,也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见解。如《杂卦》说:“《渐》女归待男行也”,这个说法与《易经》相符,但是不合于《彖传》和《象传》。《彖传》释“渐”为“进”,而《象传》说为渐进,进步。《杂卦》有“《比》乐《师》忧”的名言,但是比卦有“后夫(后来者)凶”的卦辞和“比之无首(意为辅佐君主却被杀),凶”的爻辞,这没有什么可乐的;而《彖传》、《象传》和《序卦》都认为比卦讲辅佐。师卦卦辞言“无咎”,“九二”爻辞说“在师中吉,无咎”,这却是令人高兴的;而《彖传》、《象传》和《序卦》都把“师”理解为拥有众多百姓,这也是好事。可见,“《比》乐《师》忧”都不合于经意及《彖传》、《象传》和《序卦》。《杂卦》的说法显然是为了突出两卦在意义上的对立。

《序卦》是从卦序的角度探询每一卦的意义,与此不同,《杂卦》是以相反的方式铺陈各卦卦义。它在解说六十四卦卦义的时候,这种方法似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有时不顾《易经》文字的本来含义,使人产生削足适履的感觉,但是它至少具有两个重要作用:

第一,进一步深化了《周易》的思想体系。尽管相反相成是《周易》的根本观念,虽然《易经》六十四卦从符号上看都是以二个对立卦为一组排列起来的,但就对立卦的卦名和卦义而言,除了《乾》与《坤》、《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少数几卦以外,无论是《易经》的卦、爻辞,还是《彖传》、《象传》或《序卦》,大都没有强调它们在意义上的对立。可是在《杂卦》中,差不多所有的对立卦在意义上都是相反的,但是它们都结合在一起。《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杂卦》可以说正是《周易》这一天地生成普遍法则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经过这样的解说,《易经》全部六十四卦不仅在符号上,而且在意义上也都成为由对立面构成的统一的系统。如果说在《序卦》中各卦之间的联系表现为承上启下的关系,那么在《杂卦》中各卦则是由一种更深刻的关系,即相反相成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这样,它就更清楚地展示了《周易》的文本、观念、逻辑、结构在相反相成的法则的基础上的完美统一。

第二,《杂卦》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论和范畴论。它在哲学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对立统一的眼光观看和把握万事万物,乃至整个世界,以对立统一的法则为方法来分析和阐述事物变化的态势和范畴关系。由于《杂卦》的发明,《周易》六十四卦就成为按照对立统一的法则建立起来的范畴系统。虽然这一系统仍然十分粗略,没有严格的逻辑推导程序,但是它赋予《周易》的卦名以范畴的意义和作用,规定了范畴之间的关系。如在“《比》乐《师》忧”中“比”就是政治,而“师”就是军事,根据《杂卦》,政治手段优越于军事手段,前者会造成各方协调一致、社会安宁祥和的令人高兴的结果,而后者则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可能造成严重的祸患。同样,《革》就是改革,《鼎》就是创新,所以《杂卦》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就是革故鼎新的改革观念的来源。这种哲学思想赋予中华民族以破旧立新的意识和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政治和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以及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