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袁家渴记》原文,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15 10:41:10 我要投稿!
柳宗元:袁家渴记
柳宗元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赏析】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五篇。作者在贬来永州的十年中,游览了永州许多山水胜地,但文章开头只提出三条路线上的最佳景色:一是由冉溪西南水路去的钴鉧潭;二是由溪口而西陆路去的西山;三是由朝阳岩东南水路去的袁家渴,而在这条路线上的三个景点之中,可取者“莫若袁家渴”。这就从比较中点出了袁家渴与西山、钴鉧潭同是永州幽奇之地。这样开头与“八记”其它几篇不同,具有突出所写之景,落笔即能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文章的重点是对袁家渴风景的描绘。先对“渴”字的方言含义略作解释并简介袁家渴的地理形势,使读者对袁家渴的概貌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接着写袁家渴的水上风光:有重洲、浅渚、溪潭,平静的水面呈深黑色,湍急的水流掀起白色浪花。并以“舟行若穷,忽又无际”一句形容山重水复,忽掩忽开,和小舟在蜿蜒曲折的溪流中行驶的情景。再接着对水中的一座小山作了细致的描绘,从山上、山旁直写到山下。对山旁岩洞和山下许多白色小石砾只是一笔带过,而对山上的“青丛”作了——记述,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是兰、芷,还有类似合欢的奇花异卉。对袁家渴风光的描绘可谓从面到点,有全貌远景的大笔勾勒,有近景的细笔点染。最后,作者采用他通常所喜欢的从动态方面写景的手法,写大风中袁家渴的景色:每当风起,自四山而下,摇撼着山上大树,百草偃伏,红花纷落,绿叶象受惊似地翻舞,满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山下浪涛涌起,回旋激荡,流入山谷中去。风声水声齐作,草木千姿百态,令人目夺神怡。又是一幅风中山色图,充满着大自然的活力,生气昂然。
在文章结尾处,对袁家渴未曾受到永州人游赏发出感叹,其中充满着感情色彩,有自叹自怜的意味,但不像《小石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凄冷,也没有《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城山记》中的被弃的哀愁,而是洋溢着愤激高昂的情调。
本文在用语方面深受前人赞许。苏轼在《书子厚梦得造语》中说:“子厚记云:‘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子厚善造语,若此句殆入妙矣。”苏轼说的善于造语,就是指用词精当。尤其是“骇绿”二字,用拟人手法,活现出绿叶受风而惊的情态。同时,柳文语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特点,在本文中表现得也很突出。对袁家渴全貌的描写,对大风中山景的描写,以四言排句为主,绘声绘色,写得很有生气。对水中小山的描写,则是采用杂言,句式参差,便于叙述,活泼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