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新传》有感
几天前从中关村图书大厦买回几十本新书,其中一本为《孔子新传》。作者金景芳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2001年已经去世。这本书应为他的封笔之作吧,是他和两个弟子合作完成的。书是现今流行的大开本,设计儒雅。我买书除了看内容,书的装帧设计也是重要的选项。一本有用的书看到封面就感觉舒服,翻看内容时,文字的版式编排亦很漂亮,我一般就不再犹豫了。
孔子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巨大影响的人物,有关他的著述我读过很多,孔子的书是我常备案头的书籍之一。
这本书讲到孔子一生满怀政治理想,曾带领弟子们四处闯荡。在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回到曲阜,斯时已是伟人的晚年。除了继续一生的教育事业之外,还亲自为《周易》作《传》。《传》的意义深远,因他作《传》,后人才对这部深奥难懂之书得以窥见其中的奥秘。
特别引起我感慨的是孔子的晚年。当他周游列国归来时,十九岁就嫁给他并与他一起历经人生忧患的夫人在一年前已经病逝,离别前没有来得及再见一面。
在夫人病逝三年后,他和夫人所生的唯一儿子也不幸死去,年仅五十岁。古人把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称为人生三大不幸。孔子曾经历幼年丧父,晚年又连遭丧妻、丧子之痛,这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儿子死后不到一年,情同父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夭折,年仅三十二岁。接下来,跟随他时间最长的弟子子路又在他国的一场内乱中被杀。得此消息,伟人终于病倒。他生前吟唱的最后一支歌是:“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七天之后,与世长辞。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子贡在墓旁修筑草庐,足足守了六年。而在其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更得到了后人各种形式的纪念。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厚,无可替代。直到今年,曲阜还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大典,可谓备极哀荣。
夜晚,我到户外散步,深秋的乍冷还不很习惯。这是一个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的夜晚,只有昏黄的路灯。我沉浸在对孔子晚年境遇的惆怅中。
读了《孔子新传》,使我对伟大的孔子在生命意义上有了更深入一点的新鲜把握。
孔子一生坎坷多变,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但任何一个伟大人生都是非常具体和特定的,有着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后世看伟人,往往看他的成就、他的光荣事迹、他所受到的纪念。然而,“古来圣贤皆寂寞”,许多伟人生前不仅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他们因其思想超前而得不到世俗的理解,许多人活得贫病交加,穷困潦倒。
人活一世,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那么,想按照自己的志向做成一点对人类很好的事情,坚持是必需的品格。孔子在这一点上很了不起。他生于春秋战乱的年代,在周游列国的奔走中,以孔子的智慧,为当权者出谋划策而得以荣华富贵,他是能够做到的。但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从不阿谀逢迎,即使得不到当下的成功和成果。
历史是公平的,最终,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而孔子本人也因其人格的伟大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
他是受之无愧的。
由此想到,一个人要做成一点事,一定要纯粹,要终极,不能搞机会主义。
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