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叶小开》原文·张洁

他上课做小动作、说话,还会独自旁若无人地笑出声音。他考破分数,不完成家庭作业。他动不动给女生取外号、扯她们的辫子;一下课就抓紧时间追着同学打打闹闹,玩得好好的,他突然脚一伸,让人家摔个大跟头……

毫无疑问,他不停地惊动身边的人,于是同学向老师告状;任课老师向班主任告状;班主任向家长告状;家长给他一顿打骂。没完没了。“接受教育”的时候,他明白上课做小动作、说话不好,可是等到上课的时候,他又全忘记,因此他原来怎么做就还是怎么做。其他一些情况也大同小异。所有的一切几乎不变地循环往复。

他本能地沉浸在一个精力充沛、调皮捣蛋的男孩世界里,在儿童游戏的状态中收获立时的满足和快乐。就这个样子,磕磕绊绊,时而开心时而沮丧,浑然不觉地,他从一年级读到了八年级。

依照通常人的生长期规律,他走到了小孩“开眼”的时候。他的本能意识也由“儿童”的内部开始触向外面的世界。必然,他关注起社会,对自身与环境的摩擦有了感觉;在此时,青春期或者说预备青春期的来临往往是一瞬间,毫无防备地缘于偶然的激发。

他给好友打电话,成功冒名班里成绩好的同学蒙住了好友的妈妈,他为此沾沾自喜,却不料因而从对方那儿得到一个秘密:班主任关照一些家长们阻止自己的孩子跟他玩,因为他是“坏孩子”。

他闷了。后来他又了解到,班主任的原话还有:“谁跟叶小开玩,迟早进班房。”他整个人都陷入这件事中。茫然如同一张网罩住他,他束手无策,而决然地开始努力。虽然很多时候他依旧显得跟从前那样“健忘”,但是他全神贯注地开始做着“好”,来证明自己“不是坏孩子”。他的百般努力,一次次收获的是什么呢?

这个叫叶小开的男生的故事,在赫东军创作的少儿长篇小说《我不是坏孩子》中。

这是一部让人读后内心沉甸甸的作品。它真实地展示出少年在有意识地感知和介入社会之初的生长,他面对世界独立、艰辛又顽强的挣扎,他在这一人生阶段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它真实地再现了日常生活里孩子视角跟成人视角的错位,孩子单纯目光和成人简单化标签的对立。

它让人看到教育的艰难;看到教育者日常生活化的一面;看到粗暴将儿童化纳入成人化轨迹所面临的状况。它也让人看到成人因为完全社会化之后的困顿,以及一些粗糙和麻木,看到经验丰富的成人相反只剩下模式化的单线思维。

它促使你严肃而认真地沉思。

小说的结局含蓄而富有深意。因为转到合适的学校,叶小开获得了重生,然而,生活中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个跳开原本环境的条件。

也许面对宽广的世界,我们只能说转学只是一种形式,现实生活中,人类就是在抗压中前行的。无论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需要牢记的是:善待每一个生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