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赏析
作者:安慈 时间:2022-02-08 11:44:25 我要投稿!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宋代〕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译文
年华老去,惜花之心早已懒怠,却对梅花情有独钟,还绕江村去探寻。在玉溪旁,一枝梅花率先点破春天。毫无花儿柔媚娇艳的姿态,洁白雅淡全然是如雪一样的精神。
欣赏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为梅花写下清新的词句。竹林下流水潺潺,带走了水上云朵。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黄昏日暮,明月东升了。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老去:谓人渐趋衰老。
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开。一枝,指梅花。破,绽开,开放。
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县境叫玉溪。
花态度:谓花的柔媚之态。态度,姿态。
雪精神:如雪一样高洁的精神。
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
渠:他(方言),此即指梅。著句清新:写清新的词句。
浑:简直,全。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咏梅词。
这首词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
年华老去,惜花之心早已懒怠,却对梅花情有独钟,还绕江村去探寻。这是写“探梅之原因”。一个“爱”字,可作全词词眼,亦奠定了全词感情基调。词人惜花之心虽退,爱梅之情不减,通过前后对比,凸显对于梅花的深情与喜爱。
在玉溪旁,一枝梅花率先点破春天。这是写“探梅之时空”。时间即冬春之际,地点即江西信江旁。一个“破”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初绽的盎然生机。
毫无花儿柔媚娇艳的姿态,洁白雅淡全然是如雪一样的精神。这是写“爱梅之精神”。为何惜花之心已退,因为它柔媚娇艳的姿态;为何爱梅之情不减,因为它如雪一样的精神。一个“无”字,一个“有”字,写出了梅花的风骨神韵,卓然不群。
欣赏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为梅花写下清新的词句。这是写“梅花之诗情”。此时的词人已经不再“见青山多妩媚”,而是眼里只有梅花,只愿为梅花留下清新的词句,由此可见词人对于梅花的偏爱程度。“渠”,是一个第三人称代词,它,他,或他们,这里代指梅花。
竹林下流水潺潺,带走了水上云朵。这是写“梅花之环境”。“竹根”“流水”“溪云”景物的描写,是为了交代梅花的生长环境,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冰清玉洁,纤尘不染,进而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黄昏日暮,明月东升了。这是写“探花之陶醉”。浑不记时间,乃是眼前美景所致。“归路月黄昏”,正是对于“醉中浑不记”的一种解释。美好的探梅时光即将结束,词人却在归途中久久不能忘却,高洁的梅花仿佛如同月光一样皎洁,永驻词人的心间。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冬日绽放的梅花如此美好,不与群芳一处开,其高洁傲岸的品格,深深吸引了词人的目光,引起词人的共情,遂情到深处,留下绝美的寻梅词篇,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