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赏析

瑞鹧鸪·双银杏

李清照 〔宋代〕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译文

风度韵致,仪态雍容,并不十分姣好;即便这样,酒尊前的柑橘,显得逊色几分。

有谁怜惜,它流落在江湖之上;玉骨冰肌,依然如故,不肯枯萎。

是谁叫人将并蒂连枝的银杏果双双摘下;恰似醉后唐明皇与杨太真相互倚靠。

居士擘开银杏,果真大有意味;如果要去吟唱其风味,“我”和居士都觉得醇香清新。

注释

瑞鹧鸪:词牌名。此词极似七言绝句,与“瑞鹧鸪”词体不合。

“风韵”句:《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至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此系反意隐括。都:姣好,美盛。

甘橘可为奴:甘橘别称木奴。银杏,又名白果,其树为高大乔木,名公孙树,又称帝王树;叶呈扇面形,因果实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为银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补药用。据说银杏在宋代初年被列为贡品。

玉骨冰肌:清澈高洁。醉后”一句:周勋初《唐人遗事汇编》卷二:“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凭纪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同嗅其艳。”太真、贵妃均指杨玉环。此句意谓双银杏的并蒂相连,犹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倚倚靠靠亲密无间。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咏银杏词。

建炎初年,词人押运书籍器物去江宁府与丈夫汇合,途中有感于山河破碎,流离失所而作。

风度韵致,仪态雍容,并不十分姣好;即便这样,酒尊前的柑橘,显得逊色几分。这是写“银杏之韵”。此处从外貌特征上描写银杏风韵雍容,是柑橘所不能比拟的。

前句“未甚都”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至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后句“可为奴”典故出自《襄阳记》:“丹阳太守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桔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有谁怜惜,它流落在江湖之上;玉骨冰肌,依然如故,不肯枯萎。这是写“银杏之骨”。此两句为写银杏的千古佳句。此处从内在特质上描写银杏玉骨冰肌,也是词人自己高洁人格的生动写照。即便“流落江湖”,依然“玉骨冰肌”,这是怎样的决绝,怎样的坚毅,怎样的自守。这就写出了银杏的魂,也写出了词人的魂。一个“怜”字,可作全词词眼,亦奠定了全词感情基调。

是谁叫人将并蒂连枝的银杏果双双摘下;恰似醉后唐明皇与杨太真相互倚靠。这是写“银杏之情”。此处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诗境。表面上是写双银杏的并蒂相连,犹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倚倚靠靠亲密无间;实际上是写词人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居士擘开银杏,果真大有意味;如果要去吟唱其风味,“我”和居士都觉得醇香清新。这是写“银杏之味”。银杏虽然“风韵雍容”并不突出,但它“玉骨冰肌”人格高洁,它“并蒂连枝”重视感情,它“风味清新”口感醇香,是属于内在美胜过外在美的一种果实。

千古以来,吟诵银杏的诗词很多,但李清照的这首《瑞鹧鸪·双银杏》却千古独绝,没有能与之比肩,一则因其个人才华,二则时代令之颠沛流离,故而诉诸笔端,深情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