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偶成》赏析

偶成

鲁迅 〔近现代〕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译文

文章犹如尘土,还能做什么呢?翘首东望日本,让我陷入了沉思。

所痛恨的是文艺园林一片寥落,春兰秋菊都能在不同时间绽放。

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

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

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赏析

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首述怀诗。

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攻上海。鲁迅因寓所受到炮火威胁,直到3月19日,才全家回寓。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回寓后3月31日所写,是赠给沈松泉的。

全诗最关键之处在于一个“恨”字,也是全诗的情感基调。

诗人所恨为何?文章如土,将欲何为?文章本应该能唤醒民众,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可是现实中却没有实现,反而跟尘土一样无用。文章如土,此为其恨之一。

翘首东云,又惹梦思,日寇的入侵,让诗人陷入沉思,新文化运动也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何国人的素质还没有改变,国家还是要受到列强的欺凌,国民政府到底能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富强?这一系列的疑惑在诗人心中萌发,困扰着诗人,逼迫着诗人去思考,去寻找出路。国家积贫积弱,此为其恨之二。

文艺园林,寂寞寥落,面对艰难的国情,文艺界却没有什么佳作,一片荒凉,这是国民党严控舆论的结果,反应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芳林寥落,此为其恨之三。

有所“恨”,才有所“希”。诗人所希望的是什么呢?春兰秋菊,都能在不同时间绽放。也就是说,诗人希望文艺界能够百家齐放,写出有益于时代,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作品。

诗人于“恨”中,怀抱着“希”望,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于祖国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