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鉴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愁予 一作:愁余)

译文

郁孤台下,有多少的清江水,这中间,就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朝着西北,眺望故都,可惜只能望见无数的青山。

青山又如何能把江水遮挡住,江水终于向东滚滚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却又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赏析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爱国词。

我们说诗人写看得见的,不算高明,比如“郁孤台下清江水”,谁都看得见;厉害的是写看不见的,比如“中间多少行人泪”。

一个“泪”字,道尽了国破家亡的悲痛绝望,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壮场景再次出现。

试问这郁孤台下,有多少的清江水,这中间,就饱含了多少行人的泪水。清江水越多,则行人泪越多。这原本抽象的“泪”,一下子具备了一种重量,使人内心悲沉凄怆。

后面三句则围绕这个“泪”,陆续交代流泪的三个原因。

一则,因思念长安,却被无数高山重重阻隔,而泪流成河。这里的长安,其实指开封,北宋的首都。此时,已经被金人占据。这里的无数山,其实是指被金兵阻断回家的路。表面上词人可怜的是青山,实际上可怜的正是流离失所的百姓。词人家在济南却不能回,终其一生,流落他乡,何等悲哉!

二则,因青山遮不住江水,任时光荏苒汩汩东流,而泪流满面。遮不住的江水之中,自有我们逝去的青春与年华。

想当年,辛弃疾带着五十壮士,直奔金军大营,活捉叛贼张安国时何等的雄姿英发。可如今呢?词人已经37岁,南渡已经十余年,却一直在抓小偷、抓坏人的路上忙碌着。此非词人志向,上阵杀敌,收复河山,才是诗人毕生追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年华飞逝催人老,却始终一事无成,所有的悲愤都只能化作这郁孤台下的清江泪了。

三则,因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却偏偏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而泪流满面。正因为词人层层渲染,层层铺垫,才将最后这一个“愁”字酝酿得特别饱满。

末句里的“愁”字,让首句里的“泪”字,有了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有了更深沉的含义。

这份愁,既是个人流离失所之家恨,也是国家支离破碎无力收复之国愁。

国仇家恨,让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别有深情一万重。

至此,辛弃疾一生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深情一下子跃然纸上,不禁使人想起了他的那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