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上元应制》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1 15:46:02 我要投稿!
上元应制
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
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举甲科进士,历任漳州判官、西京留守、馆阁校勘、知开封府、翰林学士、知杭州等官职。工于书,卒谥忠惠。《四库全书》收《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全宋诗》录其诗九卷又七句。
《上元应制》一作《上元进诗》,作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正月十五日上元之夜。当时蔡襄随驾观灯,奉命作此诗。“上元”,正月十五日。“应制”,奉皇帝之命而作。
首联写上元之夜。起句写灯会之盛,“高列千峰”指用彩灯制作的山峰又高又大,规模宏伟,元宵节观灯是我国传统习俗,宋代尤盛,堆叠彩灯如山形称为鳌山。“宝炬”,华美的灯,“宝炬森”,指灯柱林立。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今雪柳,簇带争齐楚。”连大家闺秀都赶去凑热闹,可见元宵节热闹非凡。次句写连皇帝也来观灯了。“端门”,即午门、宣德门,皇宫的第一道门。“翠华”,用翠羽装饰旗杆顶端的旗子,为皇帝仪仗之一,这里代指皇帝。“翠华临”就是皇帝光临。“方喜”表明在“端门”等待的人刚刚见到皇帝的来临就感到非常高兴。
颔联承上写皇帝观灯的意义不是来看热闹,而是来与民同乐。据《续资治通鉴》卷六十记载,仁宗嘉祐七年(1062)正月壬戌,“帝御宣德门观灯,顾从臣曰:‘此因岁时与万姓同乐耳,非朕独肆游观也。’先是谏官杨畋、司马光等以去年水灾,乞免上元观灯,故特宣谕之”。“宸游”,皇帝出游。“宸”,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帝。“三元”,古代指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这里其实专指上元,说“三元”可能是为了同“万众”对仗。
颈联写祥和的气氛。五句写天上的月亮将清朗的光辉留给了元宵夜,六句写人间祥和的气氛保住了大好春光。这实际上是在含蓄地歌颂朝政清明,皇帝领导有方。“阁”,保留。“春阴”,春天的大好时光。
尾联写对皇上感恩戴德。七句写大家都祝福皇帝长寿,“华封祝”,典出《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噫!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末句感谢仁宗皇帝的惠爱。“四十余年”,仁宗于乾兴元年(1022)二月即位,至嘉祐七年(1062)正月,连头带尾算起来当了41年皇帝,所以也可以说“四十余年”。
这首诗的题目无论是《上元应制》还是《上元进诗》,都是写给皇帝看的,此诗除第一句扣题写上元节的华灯外,其余七句都是直接围绕着仁宗皇帝来写的,可谓重点突出了。好在作者写了老百姓对皇帝的期待与祝福,写仁宗皇帝与老百姓同乐有他自己的话为证,仁宗在位40多年,大力提倡儒学,在儒家知识分子看来,还是个不坏的皇帝。作者又借用典故说一些假话、套话,所以受到的批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