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过三闾大夫庙》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6-01 16:37:52 我要投稿!
过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举进士。累官至抚州(今江西抚州)刺史、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升容管经略史,兼御史中丞。戴叔伦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作品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为中唐新乐府诗的先声。《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一首又二句,题四则。
诗题一作《三闾庙》,又作《题三闾庙》。三闾指楚国昭、屈、景三姓王族。屈原主管过这三姓王族的教育,被称为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庙,或简称三闾庙,是祭祀屈原的。三闾庙在今湖南芷江。该诗写诗人在经过三闾大夫庙时的感想。据《清一统志》,庙在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湖南汨罗境内)。
前两句写沅江和湘江里装满了屈原的怨,永远都流不完。起句中的“沅”指沅江,“湘”指湘江,都在楚国境内,流入洞庭湖。屈原曾长期被流放在这一带。所以他的作品中常提到这两个地名,如《湘君》中的“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次句中的“屈子”指屈原,屈原名平,为楚怀王左徒,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遭到以怀王小儿子为首的亲秦派的中伤和打击,怀王为群小所包围,走亲秦路线,放逐了屈原,而怀王本人受到欺骗,入秦而不返。楚顷襄王继位,以子兰为令尹,对秦完全采取妥协投降政策,甚至将屈原长期流放于江南。屈原见到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乃自投汨罗江而死,而楚国也逐步走向了灭亡。《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诗中突出一个“怨”字,可谓恰到好处。
后两句写景,诗人将“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等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段声像资料,傍晚时分,秋风吹动着枫树林,飒飒作响。这两句诗显然也是寓情于景的,正如施补华《岘佣说诗》所论:此诗“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这后两句表面只写景,究竟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未作任何说明。读者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作出种种理解。
此诗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将屈原之怨物质化,前两句将其变为流不尽的沅江水与湘江水。后两句又将其化作秋风,既充满着枫树林,又弥漫在广阔的大地。这样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怨愤之情变成了可以见到、可以感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