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加点诗意作文800字

【第1篇】

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而音乐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生活和心情的调节剂,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诗意。

闲暇之日,漫步公园,忽闻一阵音乐声。循着歌声而去,原来是一群老年人在吹拉弹唱,美妙的旋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围观者。

二胡声缓缓而来,婉转而悠扬,紧接着丝竹声的加入,又多了种空灵清脆的韵味。一旁风味犹存的老奶奶开始伴着旋律歌唱,水准绝不亚于那些老歌唱家。乐器与歌声完美的交织在一起,甚是悦耳。老年生活本是枯燥乏味,而公园的这群老头老太却用音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更是为我们带来了听觉的享受,增添了浓浓的诗意。

我的生活也如同那群悠闲自得的老年人那样,因为音乐的点缀,从而充满诗意。每日,清晨伴着音乐起床,又随着音乐进入梦乡。

早晨,以一首《美若黎明》开启崭新的一天,骑着单车去迎接第一缕风,对这一天怀着满满的期待。学校里,课间歌曲总让我陶醉其中。它以合唱的形式勾勒出清晨的读书之景;它以激情洋溢的熟悉旋律,告诉我们最初的梦想总会到达;它用一首粤语歌唤醒熟睡的我们;它以一首欢快的歌谣诠释“do re mi”中音阶的奥妙;最后它以一首《明天你好》来收尾,引领我们望向明天。每日与音乐形影不离,是音乐扫去了我学习的疲惫,让我的生活不再只有黑板上刻板的字,还有音乐带给我的诗意。

当然,周末也少不了音乐的陪伴。社团课上的我选择了合唱,因为我不仅想聆听美妙的歌曲,更想自己也能够吟唱出我心中的旋律。一整节课都沉浸在音乐的国界之中,这对于我而言是如此的乐在其中,无法自拔。然而,时光飞逝,我总感觉在享受音乐的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但音乐装饰了我的生活,使我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富有诗意。

音乐对我们的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吃饭时,听一首小提琴曲时,食物仿佛都变得更美味;洗澡时,放一首动感的音乐,释放压抑了一天的自我;散步时,哼唱一曲最钟爱的歌,音符在嘴边流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生活中,永远少不了的就是音乐,利用这点点滴滴的时间,使之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多彩。人离不开音乐,从古至今,哪儿没有音乐的陪伴?从古典音乐到摇滚到说唱再到流行音乐,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生活因音乐而精彩。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给生活加点音乐,给生活加点诗意!

【第2篇】

梁衡曾经说过,一篇好文章是要用整整一生去阅读的。反过来,一篇文章也只有经过读者的检验,岁月的打磨,才称得上是经典。

其实,就“经典”本身而言,也仅仅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学。一般来说,当人类的价值观不断改变,这样的所谓“经典”也会随之改变。那么,是什么赋予了其跨时代的意义,并使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鲜艳和活力呢?

是诗词的韵脚里那一点能够震摄心灵的意境。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但是时过境迁,就连柳宗元笔下颇为著名的《小石潭记》,现在也不过只是柳州的一个废土坑而已。而与之境遇不同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却在旅游业甚至政治思想界都很受欢迎。1986年人民公社体制取消后,中国仍有个别村庄坚持“共产”体制。而在此之前,就有1825年英国的“新和谐公社”和1967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双橡树合作区的试验。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世人心里的根深蒂固,哪一处山水都比不上幻影中的桃花源。

有人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处风景,但绝不是单纯的风景。它是被审美的汁液所浸泡,也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的山水。它不是小石潭,不是滕王阁,不是月下赤壁,也不是雨中的西湖。那里中无杂树,芦草鲜美,落英缤纷。梁衡曾写道,《桃花源记》是一个多棱镜,能折射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桃花源,而每一个桃花源里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确实,一处山水一桃源,一处桃源一陶瓮。陶渊明以其优美的笔触为桃源抹上了些许神秘的色彩。它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学者去探寻,去思考。它不再是一个风景概念,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我总是觉得,能有一个你可以去想象,去向往的地方是极好的事。欲得而不得,似真亦幻真,真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境界。

一篇文章,若脱离了其原有的意境,就沦为一些笔墨拼凑的文字;一处山水,若失去了文人的悼念,也就只是一湾溪水,一座土丘罢了。生活有了诗意,便有了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感,就如“桃林夹岸,山有小口”般神秘,让人恍如隔世,不知梦在何处。

喜爱诗词更多的便是偏爱其朦胧的意境。因了这意境,便格外青睐陶渊明的《闲情赋》: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霄离,怨秋夜之未央......”

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不是一位政治家。他仅仅只是记下了生活中的一点点诗意,便值得我们后人千百年的追寻与探索。他创造了一种人生哲学,他是“岂期过满腹”的自足,是“采菊东篱下”的恬静,是“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的豪放。他高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从诗中找到了一种境界,一种回归。

苏轼说,吾于诗人无所好,独好渊明。

在这里引用桃源洞内的一首回文诗,来表达对靖节先生的敬意。

牛郎织女会佳期,月底弹琴又赋诗。

寺静惟闻钟鼓響,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见机而作尽忘机。

几时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第3篇】

《给生活加点诗意》

相信我,我们可以更快乐,因为诗意只是一种态度。——题记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场赛跑。”当你一心只想成为胜利者时,沿途的风景便会消逝,为什么不去做一个“落后者”,去听一朵花开放的声音,去看一株草骚痒时的摇摆。你会发现,原来诗意一直在身边。

也许诗意会在某个明媚的清晨。当你睁开惺忪的眼睛,阳光早已渐渐的淹没了大半个屋子,被子被晒的暖洋洋的。深吸一口气,仿佛到处都是大麦和松果的芳香,昨夜的雨水在阳光中蒸发。伸出手,阳光透窗过指间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个一个的小穗碎影。窗台上的一盆小多肉,密密的小绒毛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让人忍不住想伸出手去摸一摸。推开窗迎面而来的,是对面咖啡店的可可和热面包的味道。

也许是一会在某个温柔的午后,在小小的花园里,复古的褐色桌椅被浓浓的花香笼罩,桌上有点精致的饼干,在那个时间段特有的光晕下,散发出浓浓的奶油芳香。静捧一本《生如夏花》,体会泰戈尔讲述的童真与美好。钉在木板上的白色闹钟“滴答滴答”,脚边的小花猫也坐不住了,忙着追一只牙黄色的蝴蝶,一会儿又嗅嗅身边浅黄色的小花,小小的花瓣,绕着花蕊整整齐齐的排成一个小小的圈,是在守护着一个美丽的梦吗?嫩嫩的绿色草地上有一个个浅浅的猫爪印,仿佛是看见了肉嘟嘟的粉红色小爪子在草地上欢蹦跳跃。

也许诗意会在某个惬意的黄昏,阳光透过小小的窗子,懒懒的洒进,是橘黄色的,在这样柔和的光线里,连影子都变得粘稠起来,形成好看的阴影。什么也不做,就这么坐在窗前,托着脑袋,把那些发霉了的记忆,通通晒过一遍,重温一遍,然后闭上眼,感受太阳最后的体温,直到他收起最后一丝阳光。

夜,降临了……

灯,打开了,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梨形灯泡,柔柔的鹅黄色,仿佛整个人都要醉倒在这秋水般的柔黄中了。好了,城市的喧嚣慢慢平静,远处近处的万家灯火,像一个个浮现在夜空中的茧。耳畔还响着搅鸡蛋时的“哐哐啷啷”,鲜鱼进入油锅时的“滋滋”声,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这些乒乒乓乓的声音,夹杂着调料剂的各种味道,把温暖住入了身体,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

关灯,夜空是魅蓝色的,月明的很,稀稀疏疏的,散发一星的柔和光芒,被子上还残留着阳光的气息,在麦谷芬芳中进入梦乡。

在梦中,我对自己说:“相信我们可以更快乐,因为诗意只是一种态度。”

给生活加点诗意,在诗意中享受生活。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