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
作者:李子烨 时间:2019-02-13 12:51:35 我要投稿!
【第1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是一部堪称给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但是它的语言却十分简单明了,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简单粗暴。初次看到这本小说时,“他妈的”、“混账”……的字眼随处可见,可正就是这些略微粗俗的言语吸引了身处叛逆阶段的我。居然在名著中都能看到如此不堪说出口的词语,这将是一次多么有趣的体验,越粗暴,越愤世嫉俗,不正是我们所谓的一种追求?
走进书中,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就是一个孤独愤世的学生,他被退学四次,不求上进,吸烟,酗酒,打架……这么一个大概被周围的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
却将下流的字眼从墙上抹掉,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时就慷慨解囊,对自己的妹妹菲比百般的照顾与疼爱……如此纯洁善良的孩子,也许就是在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中变得彷徨和矛盾。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虽然不生活在霍尔顿那个年代,还意识不到社会虚伪做作的一面,但是,我们依旧愤世嫉俗,也许这就是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过程。
有些时候,我认为过度的反叛是无需的,甚至是幼稚的。因为,从霍尔顿的故事中,愤世嫉俗的结果不还是因为各种牵绊回到事情发生的原点-----正式他所想逃离的----学校、家。倘若是为了结果,那么他这次叛逆的出走是一点也没有意义的,他没有改变社会,没有改变现状,只是用很粗俗的语言把它们骂了一通。但,如果是为了过程,他却得到了觉悟,他渴望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拯救那些不曾被俗世玷污的人们,这或许只是一种幻想,可却似乎给了一种释放。
从这部小说,也同样给了我们警示,他告诉我们什么愤世嫉俗、出走等各种自以为有个性的举动都是没必要的,最后不还是得到躺在疗养院里接受父母安排的结果。然而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不需要用过于偏激的方式。因为在这个年纪,无论你怎么反抗,受伤的只会是自己。霍尔顿也许是被打了一顿什么的,但现在的社会,你怎么知道不会更恐怖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我们想反抗的事情——作业太多,一大堆考试,中考,高考……各种学习的压力就像是霍尔顿心中的“社会毒瘤”,我们也和霍尔顿一样尝试着叛逆,但,哪次不是因为失败而收尾的。社会上不可能没有坏人,不可能没有虚伪,就像我们不可能没有作业。所以还是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了,顺其自然,做我们该做的。
在这部没有高雅艺术语言文字的小说里,我更加理解了作者的叛逆,让我身处其境,我是否也有如此大胆的想法,如此不羁的行为,警惕自己,让自己也成为麦田上的守望者。
我的麦田,由我来守候。
【第2篇】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霍尔顿曾经同妹妹说,他想要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拥有过类似的理想,只是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长大。长大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成为所谓的“成熟男人”,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绝大多数人会为了生活背叛心灵。
最后霍尔顿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至于后来的事,无人知晓。于是留在书中的霍尔顿再也没有长大,我想他依然是那个天真的,单纯的“坏”孩子。
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懵懂的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的小叛逆藏匿于心中;有时候,为了迎合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恭维,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送给别人一个个假笑;有时候,为了追逐名利,我们麻痹了自己的内心,封锁住心中真实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尽全力不让真实的内心显露于外。我们越是这样做,越是会发现——其实别人都在这么做。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从他的经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与家长的代沟,家长总希望他像哥哥一样可以成为出人头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上,捉住不断奔跑的孩子。大人总认为霍尔顿是一个败家子,是一个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还存留着点点梦想,即使它在那污浊的世道变得那样的细微渺小。
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借助笔下的霍尔顿,活灵活现的展现了自己的想法,用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那所谓“叛逆”的想法,讲述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过渡,大人与青春期少年之间的代沟。
霍尔顿的那个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那个为了不让小孩子掉下悬崖而站在悬崖边救孩子的形象,那个纯洁无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却又些许成熟的心事,渐渐放大……
【第3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无际碧绿色的麦田中,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的坏孩子,他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
这个16岁的少年,身上充满了叛逆色彩,是作者说的“垮掉的一代”,他打架逃课、吸烟酗酒,彷徨颓废,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行为。他厌恶学校以及学校的老师同学,宁愿带着电影院看无聊透顶的电影也不愿意回家,他总是希望逃离现实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却又一次一次被现实打击得失望彷徨,一次一次的提醒着他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成长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懵懂的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和乖张藏匿心里;有时候,为了迎合别人,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恭维,学会了欺骗;有时候,为了追名逐利,我们学会了麻痹自己的情感触角,掩饰心中真实的想法,用一套赤裸裸的假模假式裹挟自己,竭尽全力活成另一个人,最后痛苦无奈。
霍尔顿本质上是胆小懦弱,当他因为长期违法纪律被学校开除时,他惶惑不安,不敢回家面对父母,只能偷偷摸摸地闪进家门;当他被人欺负的时候,不敢打回去,只能靠做白日梦来慰藉自己怯弱的心灵;当他连一个瘦弱不堪的女人都制服不了,他显得那么虚弱,只能靠着幻想在那里强撑。
但是人不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吗?我觉得霍尔顿身上也有闪光的一面,他看到了社会的本质,他无疑是明智的。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那个时代所缺少的。虽然他的想法还比较幼稚,虽然他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世界的美好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他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不成熟的心中还留着点点梦想,在指引他向前。
霍尔顿的经历也是我们这个年纪都会经历,他是所有青春期孩子们的缩影。也许他的想法与父母、老师背道而驰,可是他只想做一个在悬崖边看云卷云舒的人,只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那些跳脱飞奔的孩子,按照内心的想法活出真实的自我,寻找自我的价值,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守望是一种难得的情怀,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姿势,又饱含着一份期待。我想这也是霍尔顿可爱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一种美好,这种善良让我们仿佛在一片沼泽地中看到了闪光的美好的东西。
作家塞林格塑造霍尔顿这一文学形象,也映照作者的内心。作者赋予这个人物青春的意义,用他的成长历程来娓娓道来,关于成长路上的挫折坎坷,关于长大,关于成熟,关于理想,关于善良······
文章的最后,霍尔顿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渴望已久的事情,做一个守望者,无疑他是快乐幸福的,因为他找到了自我价值所在。我也愿意做自己麦田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