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陷阱》读后感2000字

爱,沉默,放手 ——读《父爱陷阱》有感

深了,浅了,流年的温暖,心触摸得到;浓了,淡了,贴心的暖,是时光里的不变。 有些爱,很深,很重,亦很沉;有些人,成为了心中永世不忘的风景;有些过往,凝结成一汪碧水轻轻流淌在记忆深处……

——题记

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多少沧桑陌路,也敌不过那似水流年,青丝染霜。世间种种抚过人眼,常说的是那母爱似水,一缕芳华,可却又何尝提起过那如山似月,沐以春光的父爱呢?它隐秘其中,从不曾被人发觉,宛如秋阳,温暖踏实,而又不迷人眼。秋天给人带来深深的思索,而父亲的爱就像秋天般凝香,留下的珍宝,是那哲人的深思明辨。

世间许许多多的人都说,父爱是山,它沉重;父爱是海,它深广;父爱是百合,它温馨;父爱是书,它深刻。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它是一面湖,表面波澜不惊,而内心却激流澎湃。

也许,自古以来,父亲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与母亲恰恰不同吧!免去琐碎闲杂的话语,剩下的似乎也只有那数不尽的用心。世界上的一种爱,是默默的。或许,有的人认为父爱远远差于母爱,而正好相反,父亲的爱,是那么的深藏不露,叫人难以捉摸。它不是酸的,不是甜的,亦不是苦的;它的气味,是微妙的,从未有过的芬芳。

风中呓语,化成一缕香。世界上所有的父爱,零零散散,只不过最后都只归结于一种,那便是默不作声地放手。

而《父爱陷阱》这本书中的父亲亦是如此。一天,他带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去山中狩猎,可是儿子却失足掉入了一个陷阱之中。他挣扎着想爬上来,可因为墙壁太滑,不断失败。他曾看见父亲在洞口望了几眼,便大声呼唤,可是父亲的耳朵受过伤,听不见声音,又因天太黑看不清洞内的状况,所以没有发现他。他期盼着别人来救他,可依旧一无所获。他曾听见野兽的脚步。黎明将至,他的内心已经临近绝望。此时他却发现自己的身上有一把猎刀,他借着猎刀一步步爬了上来。眺望黎明,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可正在此时,他看见了靠在树旁望着他的父亲。他十分气愤,拽起他的父亲,责怪他明明知道自己在洞中却见死不救。而父亲却说,这个陷阱是他挖的。他知道以儿子的能力是可以自救的。他不希望儿子一直依赖别人。这也是挖这个陷阱的初衷。语毕,他们相拥在一起。那时候,他的儿子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的像个老猎人。

茫茫之中,父亲对孩子的爱或许就是如此,并非是无原则的溺爱,更多的是将孩子当成一个大人来看。父亲往往要比母亲更懂得放手。

春光已逝,彳亍在青春的河岸,风光旖旎,氤氲在记忆里的瞬间,虽淡犹香——

依稀记得,曾经无意间看到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应该是这样的:

古代,一个孩子从小恣意妄为,他的父亲再三约束,而他的母却从不加以管制,结果孩子长大杀了人被判极刑。临刑前孩子提出想再吸吮一次慈母的乳头,母亲就真的解开衣襟喂给他,他却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哭道:“当初你们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于有今日之死!”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记得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也许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注解吧。

对于孩子来说,一生是复杂而漫长的,不会像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将面临许多的挫折和挑战。只有放手,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爱不是一味的把孩子养在身边,而是让他们去历练,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如风筝般飞翔。要知道的是,放手并不是放任,放手的爱,是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成长,让他们的天性不被世故磨灭。放手的爱,是在我们迷路时的一声召唤;放手的爱,是在我们经历挫折而悲伤不已时的一次劝慰;放手的爱,是在我们即将踏上征途时的鼓励的话;放手的爱,是在我们迷茫时坚定的支持……

风筝自由自在,却总有一根绳子在牵挂,让它在天空中不寂寞,不孤单。不会在风雨之中飘荡。真正的爱便是如此,牵手也放手。只是当他在飞翔之时,不过分限制绳长,让爱进行到底。

门外沧桑,门内过往。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它像丁香,只有当岁月走过,你才渐渐品出那淡淡的清香;像细雨,润物无声,深情无言,却在你的灵魂深处为你撑起一片绿荫;像松树,他用那高大粗壮的身躯在风雨飘摇中,为你遮风避雨;像名者,只有细细品过之后,才能感悟他的博大精深,领略生命与爱的厚重。尽管它是那样的含蓄。虽不是时时处处环绕你身边,但却如月光朗朗的照耀着你。这份爱依旧会慢慢升华。

青山掩去他眉间岁月,江边氤氲雾气,又抚过我青春年华。红尘紫陌,轻轻依茶,那父子大爱,终是掩没唇边,终是不再启齿。而父亲的爱从始至终都是自由的。有一种爱,它沉默;有一种爱,叫放手……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